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PPT
  • 大小:  816K    46张
  • 时间:  2016-12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策略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策略ppt课件2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策略ppt课件2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策略ppt课件2
中考课外文言文 复习策略
桑雨柔
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性 、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章
人物故事
求学
做人
为官
一 、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
1.断句
2.实词理解
3.句子的翻译
4.要点概括(文章主旨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
5.概括中心及开放性试题。(评价、看法、感想、启示)
二 命题特点
三、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三)浏览题目再读课文: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一)分析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二)结合注释速读课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四)紧扣题目,仔细答题: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精读课本内的经典篇章
四、重点难点突破
2分门别类归纳文言知识树P45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同义词 多音多义词等)
3: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4: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一些同义词归纳
第一人称“我”
第二人称“你”
表示“说”“告诉”
表示“全,都”
表示“所以”
表示连词“于是,就”
表示否定“不,没有”
表示“多次”
表示代词“这”
吾,余,予,仆(谦称),寡人,朕,孤,臣
汝,子,君,卿,若, 尔, 公, 公等
曰, 道, 语 , 云, 言, 谓 对曰
皆, 悉, 咸, 具, 一, 举, 毕
故, 是故, 是以
则, 辄, 遂, 乃, 因
莫, 勿, 非, 弗, 亡, 微
屡, 数
此, 斯, 尔, 是, 然, 许
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其”、“而”、“以”
“之”的用法
一、动词:“到”、“往”、“去”
二、代词,代人(物、事):“他(们)”、“她(们)”、“它(们)”
三、助词:1、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4、用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辍耕之垄上
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以君之力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久之,目似瞑
何陋之有?
“其”的用法
一、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他(的)”、“她(的)”、“它(的)”、“那(些)”、“这(些)”等
二、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
欲穷其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如土石何?
其真不知马也!
“而”的用法
一、表并列:“和”、“又”、或不译
二、表承接:可不译
五、表转折:但是、然而
三、表修饰:不译
四、表递进:并且、而且
六、表因果:因而
学而时习之
水落而石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以”的用法
一、介词。1、“用”、“拿”、“把”

2、“凭”

3、“因为”

4、“按照”
二、连词。表并列、目的、修饰等关系:“来”、“用来”
遂许先帝以驱驰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见新评价P51)
一.倒装句 {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其中又可分为:
疑问句宾语前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
凭借“是”、“之”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1.何有于我哉?( )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3.王曰:“何为者也?” (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
5.子将安之? ( )
有什么
愁什么
干什么
我能和谁一道呢
到哪里
状语后置,即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
作补语,如:“尝射于家圃”。
这种情况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
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意什么?
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大多不用判断词“是”,常见的格式有三种:
1.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即用“……者……也”表示(有的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或者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
2.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
3.用“为”、“乃”、“则”等词表示。
一.翻译下列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臣本布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乃太公兵法也。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象,
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文中常见
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A.主语省略
B.谓语省略
C.宾语省略
D.介词宾语省略
E.介词省略
指出以下句子各属于何种省略,并补出省略的词语。

1.(    )便舍船,从口入
2.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3.可以(   )一战
4.或异(    )二者之为
5.(    )杂然相许
6.(   )问之,(   )则曰:“吾祖死于 是……”
渔人




全家人

蒋氏
考点1——语句节奏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总原则
一、根据句意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句中需换气停顿处停顿。
二、看清停顿要求。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 确定朗读节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
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躬耕/于南阳
告之/于帝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1.何/有于我哉?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王曰:“何/为者也?”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子/将安之?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
朗读节奏 (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句首虚词)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倒 装)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提示:
1.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2.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3.“古二今一”要注意。
考点2——解释实词
实词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课内学过,学会迁移
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
2.依据前后文推断
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
二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
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考点3——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原则





: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 语习惯,字句
通顺,没有语病。
: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文,如实原文的写作风格。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具体方法: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一、留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例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
  “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应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  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三、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四、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五、增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句子策划功能粉的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为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我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4.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例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六、删  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实,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例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
  此外,有些表敬称和谦称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
方式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文言文翻译口决,供大家参考。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以直译为主
语段阅读关键: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2、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要求的回答的内容。
3、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情等信息。
考点4——要点概括
解决这类题有两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④)。世人患(⑤)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⑥)不必待人指擿(⑦),多做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人名。 ③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④自工:自然就精妙了。⑤患:毛病、弊病(在于) ⑥疵病:指文章毛病。⑦指擿(tǐ):批评指正。

22.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通是什么。(3 分)
08湖州卷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22.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2分)
08嘉兴卷
第二,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 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答案:一个人如果不武装自己,获得真才实学,而只是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
08年绍兴卷
内容理解——评析文章人物及思想内容
人物传记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左传》——07年四川资阳
注释:
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人:敌人。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像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匈奴大入塞( ) (2)俄而,斩首数百级( )
(3)待旦将退( ) (4)范乃令军中褥食( )
会:会天大雨
会宾客大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他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你认为廉范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俄而: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旦: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乃:蒙乃始就学
见渔人乃大惊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 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北史·李惠传·击皮得实》 ——05年福建漳州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州纪纲曰( ) (2)群下咸无答者( )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
(1)各言藉背之物( ) (2)以杖击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荫。
(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4、你觉得文中的李惠是怎么样一个人?
5、读了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顾: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顾野有麦场 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拜访)
咸:咸来问讯
薪:场主积薪其中
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⑤?’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⑥。’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⑦。’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行:大路。④方北面:朝北方。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⑤奚为:为什么。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⑦御者:马夫。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中道而反( )
(2)恃王国之大( )
(3)犹至楚而北行( )
(4)举欲信于天下( )
反:始一反焉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必以信(xìn)(实情)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 通“伸”,伸张。
恃:子何恃而往《为学》
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2分)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这是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期盼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