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8.出师表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28.出师表

  • 格式:  PPT
  • 大小:  909K    23张
  • 时间:  2016-12

《出师表》ppt课件(23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出师表》ppt课件(23页)《出师表》ppt课件(23页)
<<三国演义>>主题曲
滚 滚 长 江 东 逝 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出师表
复习检查: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语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 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5.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2
赏罚分明
3--5
亲贤远佞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寓情于议
寓情于叙
抒发感情
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基本特征之一——以情动人
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文中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句子吗?使你产生共鸣的理由是什么?
听课文录音
例句1:文中引起我共鸣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使我产生共鸣的理由是蜀汉的建国是多么的不容易,创业是多么艰难。
诸葛亮在《出师表》的结尾动情的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他的眼泪为何而流?
讨论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公元1138年,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看到《出师表》,不觉泪下如雨。于是史书记载“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 ,稍舒胸中抑郁耳”。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节选)
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但不管什么人,不管来自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
假如你是历史上的那个刘禅,那你读完《出师表》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往事越千年
要求: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代表陈述见解。
读了《出师表》后,结合你对历史上诸葛亮的了解,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小练笔
《出师表》感悟
恍然,错觉那是一个远行的父亲对留在家乡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然而,篇首的“臣亮言”三字,又无情地表明了 这只是一个出征的臣子向君父所上的奏章而已。
从指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危机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规劝,诸葛之心可谓人神共鉴。其一生擒孟获定南方,出祁山伐中原,的确做到了他所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自己一生苦心扶持的蜀汉王国,在他死后仅二十来年,就败在了自己曾给予了无限希望的君主刘禅手上,
刘禅的平庸无能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人所共知的,连先主刘备临终向诸葛托孤,也不得不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的意思似乎是说,如他的儿子刘禅不能胜任的话,诸葛亮可自己做蜀国之君。不少人读书至此,都称赞刘备的宽宏与气度。实则大缪也!这一招正是刘备把诸葛亮推向死心塌地地为他的傻儿子卖命的一条毒计。以刘备一生之虚伪狡诈,安能不知诸葛亮知识分子气质中的那种恪守臣道,投桃报李的愚忠思想?岂不知自己的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刘备这一欲擒故纵的手法便使得诸葛亮决不敢动废主自立的心。这时,诸葛亮听毕,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泣拜于地说:“臣敢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言讫,叩头流血。
从此,以诸葛亮之智、之聪、之能,竟不得不听从与刘禅之蠢,之愚、之笨,从此,一代贤相为了君臣父子那套鬼花样,竟把自己卖给刘家王朝,把自己的命运绑在一个平庸王朝的战车之上。设若当初诸葛亮不为愚忠思想所有,则贤主而尽其能,甚或自立为蜀中之主,三分天下究竟归谁之手,亦未可知也。
返回
诸葛丞相追悼词
伴随着五丈原的萧萧秋风;伴随着无力统一汉室的绵绵长恨;伴随着对后主的悠悠牵挂,你不情愿地走完了人生的历程。
54个春秋,对于担负社稷之任的你,即使再延长一两倍,也不会是那么的充足。常年的南征北战,鞍马劳累;常年的焦虑,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常年的日夜操劳,耗尽了你的心血和智力。“志殃身歼军务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你的履历表上所填的充满感叹而又无不惋惜的一句话。
那是豪杰辈出的年代。而你,更是这些英雄豪杰中的佼佼者。
你很明智,没有选择当时已“谋臣如云,武将似雨”的一代奸雄曹操,也没有去寻择“雄踞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是把目光投向那位名播九州兵微将寡相对仁厚的刘备,因为着这更符合“良臣择主而事”的标准,更何况他的政治抱负与你的又是如此合拍,“相见便若平生”于是在长久的蛰伏中已熟谙韬略的你在被三顾之後终于出山了,其实你年方三九。
你的出山使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从此,漂泊四方行踪不定的刘备,终于可以微微地松一口气了。他的实力也逐渐列于那些实权在握的列强之中。
你总是以胜利者的形象出现。绝代的智慧是你的资本。博望用兵,初出茅庐的你使十万曹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舌战群儒,面对东吴群臣,你风流潇洒,应付自如;三气周瑜,面对劲敌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七擒孟获,为平定边患你深入险地,刚柔兼济。
伴随着刺骨寒风,就在这危难关头,就在这天下大乱,三分未定的形势下,您与世长辞。您的去世,令刘阿斗确实是扶不起来了,您的去世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幸的梦。
智者的化身,忠臣的楷模——诸葛亮,愿你永远安息。
文言积累
一、一词多义:
1)道:① “中道崩殂” 道路
② “咨诹善道” 道理 2)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3)为:① “俱为一体” 是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③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4)论: 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
② “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
5)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没有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不论
6)行:① “然后施行” 实行
② “性行淑均” 行为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列 7)益:① “有所广益” 益处
② “至于斟酌损益” 增加
二、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2、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古:轻视,看不起自己;今:微薄.
3、晓畅军事:晓畅
古:精通;今:流畅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古:痛心遗憾
今:非常恨
5、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出身低微、见识短浅今:行为卑劣
6、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古:感动奋发今:感动感谢
7、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古:眼泪
今:鼻涕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实在
今:诚实
1)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表转折,却
② “可计日而待也”:连接状语与中心语,表修饰 2)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③ “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对 ④ “还于旧都”:到 3)以:① “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 “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从而
③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至
④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⑤“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注释: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 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