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行路难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    | |
学   习   目   标    |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 |||||
课   前   预   习    | 学   法   指   导    |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 ||||
相   关   链   接    |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
知   识   预   习    | 一、解释词语:   1.樽(zūn): 2.清酒:   3.斗十千:  4.珍羞:   5、直:  6.箸(zhù):    7、安:  8.云帆:   二、说出诗的大意:    | |||||
课   堂   探   究    | 1、作者为什么写了这首诗呢?(明确写作背景)   2、一、二两句写出了什么?   3、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五、六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七、八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九、十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7、最后两句诗又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8、归纳整首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9、品读诗歌。   我从 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 因为 。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10、名句赏析:   体会下列名句的含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1、讨论:   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2、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 |||||
巩   固   训   练    | 当   堂   练   习    | 一、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二、简答: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 ||||
课   后   作   业    | 2011年河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     | |||||
格言警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