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爱莲说

  • 格式:  PPT
  • 大小:  423K    9张
  • 时间:  2017-03

同类资源

《爱莲说》ppt课件3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爱莲说》ppt课件32

爱莲说

周敦颐
授课教师:高志远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宋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杂文相似。
http://www.01joy.com/Article/zaixian/sanwen/200510/5661.html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可爱者甚蕃” 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 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一、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二、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三、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四、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作业:
就你喜欢的花朵,把握其特征,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