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 伟大的悲剧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21 伟大的悲剧

  • 格式:  PPT
  • 大小:  915K    62张
  • 时间:  2015-02

《伟大的悲剧》说课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伟大的悲剧》说课ppt课件《伟大的悲剧》说课ppt课件《伟大的悲剧》说课ppt课件《伟大的悲剧》说课ppt课件
《伟大的悲剧》说课程序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
三 说目标
四 说重难点
五 说流程
六 说理论依据和研究主题
一 说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形式,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 说学情
首先: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神秘的南极会很感兴趣。
其次: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现在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三 说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我校的教研主题《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总结。
     2、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四 说重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五 说流程
(一)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二) 介绍作者 检查预习
(三)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四)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五)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你了解南极吗?
南极气候:科学家曾测得 -88.3*C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 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
神秘的南极
长 城 湾
长 城 站 全 貌
中 山 站 全 貌
阿蒙森-斯科特站
南极站的阿蒙森-斯科特纪念碑

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比斯科特队早5个星期到达南极,并顺利班师,而斯科特等5人却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典型细节,品味生动语言,
体会作者感情。
3、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对南极和本课主人公的了解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学的清楚,学有所得。
(二) 介绍作者 检查预习
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法》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
检查预习 解决字词
拽( ) 毛骨悚( ) 然
怏怏( )不乐 毋( )宁
吞噬( ) 羸( )弱
告( ) ( )狂
凛冽( ) 步履( )
( )来迟
忧心忡忡( )
疲 ( )( )不堪
qìng
diān
shān
bèi
(三)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从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思考)
2、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1、不动唇,不指读,忌回视。
2、眼扫视,心专一,脑直映。
3、抓重点,记大意,明中心。
4、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速读要求
设计意图
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完成教学目标一。
(四)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 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
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束的故事,既然是“悲剧”的故事,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你认为“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失败之悲
——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
——世人之悲
1、诚信,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你认为斯科特他们伟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 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
挑战人类自己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设计意图
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文眼入手进行自主阅读,学会思索,学会提出问题,然后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同样是南极探险,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的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此问题意在引领学生明确文章主旨。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 品读细节 质疑答疑
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文中不少细节令人激动难忘,许多富含深意的句子 令人印象深刻,包含着作者浓厚的感情。试从文中找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品味、交流。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完成教学目标二和三。
(五)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
1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说点什么?

2 你认为探险和冒险有什么不同?

3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 们该怎样面对呢?
教师寄语: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
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六)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三,课下查找有关斯科特的资料,针对他的精神写一篇阅读笔记。
板书设计
诚实守信
坚毅执著,
团队精神
无私的爱
伟大的悲剧
六 说理论依据和研究主题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根据研究主题确定教学方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围绕研究主题,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敬请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张 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 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玄 奘
麦哲伦
麦 哲 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阿蒙森和他所率领的人员在南极洲的掩蔽所内过冬。他们就在这里修理设备、休息调整,准备向南极冲击。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在成功登上南极极点后的留影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
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克里斯托 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哥伦布的3艘船----“尼纳号”、“平塔号”和“圣马利亚号”正横越大西洋。
向所有探险英雄致敬!是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