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节 功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第1节 功

  • 格式:  DOC
  • 大小:  56K    4页
  • 时间:  2017-08

第1节 功 教学设计16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导学案、课件等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归纳推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自学指导。
学生自主完成,展示成果。
复习旧知


二、合作探究
得出观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探究一:(1)观察课本P63的图11.1-2中2个图,找出2个实例的共同点。
(2)P63的图11.1-3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探究二:阅读课本P63第二段,了解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并对不做功的情况进行归纳。
探究三:阅读课本P106“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三的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实例得出两个不同结论,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三,典型例析


功的计算
例 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
学生思考交流。
让学生灵活引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实际问题。



四、归纳小结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计算
一.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劳而无功)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不劳无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劳而无功)
三.功的计算:W = Fs


1.学生表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展示。
培养学生分析实例得出结论的能力。


五、学以致用
提高升华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计算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2.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物理学科价值,体现由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六、达标练习
巩固提高
达标练习
导学案课后巩固1、2、3、4、5题。

学生练习
巩固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