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法不可违》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法不可违》ppt课件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法不可违》ppt课件
2.5.1 法不可违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赢得满堂喝彩。“不可任性”成为2015年开春以来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很多人评论表示“有钱不可任性”“有青春不可任性”“有命不可任性”“游景区不可任性”“吃美食不可任性”……




思考:
(1)“不可任性”,哪些社会行为规范可以限制人们的“任性”?
(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由此可知: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情境导入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基本特征。
4、我国刑法的种类。
5、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46-P51页课本,并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刑法?
4、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5、什么是刑罚?
6、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自主学习反馈
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 )。
2.( )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3.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 )人们行为的底线。
4.违法行为是指( )。
5.违法行为分为( )、( )、( )
6.( )社会和谐的保证。
思考:
小A和小B周六相约去盐官古镇玩,公交车到站后两人便步行前往景点。行至风情街附近的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此时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A心想这又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于是叫上小B一起闯了红灯。两人到达盐官古镇后玩得很开心,还去占鳌塔看钱塘江,两人正打算回家的时候,小B捡起石子在占鳌塔下面刻上‘到此一游’说:“今天没带相机,这样再过个三年五年,来这里还能看到我们友谊的见证。”
(1)小A、小B两人在古镇做了什么?
(2)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小A、小B两人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新知探究
知识梳理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①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
② 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新知探究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知识梳理
材料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或者照价赔偿给苏某。
新知探究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知识梳理
材料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新知探究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
通过上面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较轻
较轻
严重
行政法
民法
刑法
行政制裁
民事责任
刑事处罚
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

请找出以上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1.都有社会危害性
2.都是违法行为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新知探究
小试牛刀
1、在十字路口闯红灯。
2、抢劫他人财物。
3、欠钱不还。
4、某人开玩笑说:“地震了。”引起恐慌,导致他人受重伤。
5、打架斗殴。
6、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
1、5是行政违法行为;2、4刑事违法行为;3、6民事违法行为
我们要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呢?
新知探究
遵章守法是和谐社会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要维护他人的利益。
典例讲解
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
A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针对训练
图片“谎报险情”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
B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针对训练
图片中涉及到“毒品犯罪”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
C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的含义
违法行为类别
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2.预习《预防犯罪》,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