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论语》

  • 格式:  DOC
  • 大小:  50K    7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论语》 课件1
大小:799K
《论语》 课件2
大小:1.16M
《论语》 习题3
大小:35K
《论语》 课件3
大小:2.88M
《论语》 课件4
大小:2.08M

《论语》 教学设计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论语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
  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这些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现实和借鉴意义。
  四、拓展延伸,感悟联想
  (投影反灯片)
  1、儒雅的君子风度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2)时习:按时温习,练习。
  (3)说(yuè):同“悦”。
  (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
  (5)愠(yùn):怒。
  ▲补注
  ⑴、君子
  本敬称官大人,孔子用来特指儒家的理想人格,它的对词是“小人”。
  ⑵、悦、乐
  这体现了中国现世乐感文化的人生观,不同于基督教、佛教的罪感、耻感文化的人生观。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美句美段积累】
  (1) 宋黄山谷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2) 清张潮《幽梦影》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3) 张放《什么是人生快事》
  “悦“是会心的欢喜,仿佛晴云展容、西子含笑。而“非斯文”的欢喜,不是狂笑,就是胡闹,或是恬不知耻的炫耀。……读本书,一有什么心声和体悟就把它写下来,天天不乏饱满的精神与葱茏的活力,这才是圣人之“悦”。
  【感悟联想】
  片断一: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
  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知识爆炸,读书囫囵吞枣犹恐不及;人情淡薄,交朋结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沛然而生。你我扪心自问:还有儒雅的君子风度吗?还有几多衷心喜悦几多无猜欢乐呢?
 
  片断二:人不知而不愠,于己于人皆好。于己,可以节约许多不必要的倾诉时间,还可以避免把自己的心情搞坏;于人,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生本短,其乐融融,当然不错。
  然而,人不知而愠怒,说说话话的,也是人之常情。抱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岳飞,当然是君子;抱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更是一位响当当的君子。
  人不知,愠与不愠,可能公私有别吧!
  2、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注释】
  谄(chǎn):巴结,奉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求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
  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名。诸:之于。
  ▲补注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学生,公元前520年生,小孔子32岁。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周游列国时给孔子以经济资助。能言辩,善外交,曾说楚昭王解孔子陈国绝粮之困。性格活泼,交往甚广,左右逢源。孔子评他:瑚琏之器,可举一反三。他为其守墓六年。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而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的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举一反三了。”
  【美句美段积累】
  (1)、林语堂
  “贫而乐”就是化痛苦为快乐,这种精神可见于欢快饶舌的北京黄包车夫身上,他们一路上总是谈笑风生地逗乐,这种精神也可见于那些气喘吁吁、汗流侠背地用山轿把你抬上山顶的苦力身上,这种精神还可见于四川那些拉船逆急流向上的纤夫身上。
  ⑵、张振德《名著精华的现代应用》
  格里高利·派克为种族歧视而奔波;麦当娜为艾逆病患者呐喊;迈克尔·杰克逊为世界环保问题而义演……比尔·盖茨说:“当我50岁时,我将把95%的财产用于资助慈善事业和科研工作”。他们无论是附庸风雅,道貌岸然,还是树立形象,出风头,抢镜头,总之,富人们都彬彬有礼的关注着社会问题,物质上的丰裕使他们竭力寻找精神上的丰裕。因而,“富而好礼”似乎比“富而无骄”更是水道渠成的事。
  【感悟联想】
  片断一:能做到子贡说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孟子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当然很不错,但严格说来,这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物质计较,尚未上升到对“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精神境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孔子“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不改其乐”(《雍也》),砺德求道,始终与理想同在,才算是入境。
  当然,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大款”不摆派头固然不错,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学问,讲究做人,追求涵养,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岂不更好?
 
  片断二:说来奇怪,“贫而乐”做得精彩的,不是谨从儒学的研修者,反倒是批判儒学的道学信奉者。
  接舆披头散发,高唱凤歌,把“贫而乐”做到了狂者的绝境;庄周持竿濮水,笑拒使臣,则把“贫而乐”做到了狷者的妙境。而陶渊明归园行乐,与其说是对儒学的谨从,不如说是对道学的皈依;刘禹锡陋室赋歌,与其说是对大众礼义的追求与歌颂,不如说是对一己人品的自矜与自嘲:他们的“贫而乐”并不合圣人的要求。
难矣,常人之求圣人之“贫而乐”!抑或如涉海凿河,使蚊负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