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第四单元

  • 格式:  DOC
  • 大小:  57K    6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第四单元 习题1
大小:59K

第四单元 习题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评卷(2)
考试总分:120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题(16分)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瑞昌 怀揣 揣测 蹬踹 湍流
B.尸骸 惊骇 赅括 垓心 氦气
C.逻辑 缉拿 作揖 戢怒 舟楫
D.泊车 船舶 湖泊 大伯 柏林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编缉 洋溢 菲薄 淋漓 微漠
B.踌躇 桀骜 租赁 黯然 不惮
C.惩创 殒身 步覆 谦逊 弥漫
D.涕泪 呢帽 枯躁 鉴赏 收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的一年里,楼市的“最严调控”是否会持续,且将何去何从?业内人士认为,尤应加强“制度性调控”和保障房建设是主要途径。
B.停靠在老挝班相果码头的5艘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船以及随行的10艘商船相继出发,有惊无险地通过孟巴里奥浅滩,驶入金三角区域。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虽然公开宣称俄议会选举“不公平”,但是俄罗斯不是利比亚,普京更不是卡扎菲,西方期待在俄推动“革命”的企图不可能得逞。
D.家长除了比较关心安全问题,还有校车的费用问题。一位家长称,孩子坐校车的环境改善了,希望乘车的费用不会跟着上调。
4.填入《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①司马仍为送老官 ②匡庐便是逃名地 
③遗爱寺钟欹枕听 ④香炉峰雪拨帘看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二、文言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②,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注】 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②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③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④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5、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4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6.解释划线字(4分)
①席而啖菱( ) ②欲以去热也( )
7.翻译句字。(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8、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6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小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作于1992年春)
9.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棵古藤”之美的?除了美之外,“这一棵古藤”还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10.作者为什么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6分)




11.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真正的伟人们”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5分)





(2)文中“愚氓”是怎样的人?揣测一下他们为什么要砍伐这棵古藤?(5分)





12.本文写“一棵古藤”毁于“愚氓”,为什么标题却是“幽径悲剧”?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6分)



四、诗歌鉴赏(2012辽宁卷)(12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3.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6分)
14.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五、语言运用(4分)
15、请用“风”“帆”“船”三物运用比喻的手法,为你的朋友发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短信。

六、作文(40分)
16、请以“友谊”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及解析
1.A(A.ruì,chuāi,chuǎi,chuài,tuān;B.hái,hài,gāi,gāi,hài;C.jí,jī,yī,jí,jí;D.bó,bó,pō,bó,bó)
2.B(A.编辑,C.步履,D.枯燥)
3解析:选B。A项,句式杂糅,去掉“尤应”或者“是主要途径”。C项,成分赘余,删除“期待”。D项,语序不当,改为“家长比较关心的除了安全问题,还有校车的费用问题”
4、解析:选A。根据律诗对仗③④与②①各为一联,再根据先听后看,先送后逃排出选后顺序。
二、文言阅读
5、答案 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6①啖:吃。 ②出:驱除。
7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8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三、现代文阅读
9.(1)采用侧面烘托(铺垫)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写幽径神奇的美,写燕园的古藤都是为写“这一棵古藤”之美作铺垫。(或:写幽径之美,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之美,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
文章正面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有形有色,可观可闻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它古老,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 阅尽人间沧桑;它善良(美好的品质),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都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10.“十年浩劫”对真善美(古藤)的戕害已成为历史,世上还余留有真善美(“鲁殿灵光”),尚可安慰历经浩劫人的心灵,所以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然而在新的时代劫后余生的真善美(古藤)又遭“愚氓”戕害,令人大失所望、深感悲凉,这更是时代的悲剧,所以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11.(1)真正的伟人们没有博爱之心,对生灵缺乏感情,甚至滥杀无辜。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对他们的态度是鄙视厌弃。
(2)愚氓是当代社会中的名利之徒,他们只看重名利,对真善美愚昧无知。他们砍伐古藤,无非是认为古藤与名利无关。如:嫌其杂乱,绕树而生,所开之花又毫不起眼,不如人工养育之花的夺目,不是整饬之园应有的花木等等。
12.本文记叙的虽然是幽径中一棵古滕萝的悲剧,然而作者把这棵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以至整个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文章中“一棵古藤”也是“真善美”象征;它逃过了“十年浩劫”的劫难,却毁灭于新时代的“愚氓之手”,这就说明,对真善美的残害在现今的时代依然存在;表现了作者对毁灭真善美的恶行的痛恨,以及对当今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思考。
四、诗歌鉴赏
13、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14、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5、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