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巴黎圣母院》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巴黎圣母院》

  • 格式:  DOC
  • 大小:  57K    5页
  • 时间:  2017-11

《巴黎圣母院》 教学设计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在课堂导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
    2、消除阅读《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碍,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
    学习重点:
    如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难点:
    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学法指导:
    诵读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系统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随后发表了戏剧《欧那尼》、诗集《东方集》《秋叶集》等一系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1831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51年,他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的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诗史《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相继问世。1870年,他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2.写作背景
    在1828年初,雨果就开始酝酿《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当天,在波旁王朝垮台的欢呼声中,他才正式动笔开始创作,小说于1831年2月出版。小说的创作时期,正当雨果从政治上逐渐脱离保守派立场而倾向自由民主,文艺上逐渐脱离古典主义而提倡浪漫主义之际。
    小说以十五世纪末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自然可以视为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以一个吉卜赛女郎的经历为中心,描写下层人物的生活。雨果注意描写当时的历史风貌,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这是十五世纪巴黎的一幅图画”。在小说中,中世纪的民间节日,上演神秘剧,推选丑人之王的古风得到细致的描绘,特殊的流浪人社会,在街头和广场耸立的绞刑架、阴森恐怖的巴士底狱、巫术和炼金术的流行、宗教享有的特权、国王隐蔽和行踪不定的生活都一一得到再现。
    1831年3月,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原序》中说:“几年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可怕的单词:ANARKH(注:希腊字,意思是命运)……这几个由于年深日久而发黑,并且相当深地嵌进石头里的大写字母……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他多方寻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罪恶或悲惨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角上之后才肯离开人世……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著作。”雨果在这段文字里明确地向人们提示了克洛德罪恶的一生、悲惨的一生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创作缘由。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A级)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持(     )   畸形(   )     原形毕露(    )      毛骨悚然(   )
    觊觎(     )   遁入(   )     气势磅礴(    )      倾巢出动(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场作戏   (   )命是从   (   )羞成怒        面目狰(    )
    (   )腕叹息    白璧无(   )   前(  )后继        脍(   )人口
    二、初步感知(B级)
    1.主题概括。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            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             (人名)。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                (人名)为救女郎舍身。书中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在作家笔下构成一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                的对比。小说揭露了            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这个人物形象。
 
    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这个人物形象。
 
    4.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弗罗洛这个人物形象。
 
    三、品读探究(C级)
    1.同样爱着爱斯梅拉达,弗比斯和卡西莫多的爱是不同的。请试举一个例子说明。
 
    2.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请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加以说明。
 
    四、学习反思(D级)
    通过对《巴黎圣母院》的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人性中的美和丑?
 
    五、布置作业(B级)
    1.简述卡西莫多最打动你心灵的一个场面。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六、拓展阅读
一部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
——《巴黎圣母院》赏析
    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其他两部是《悲惨世界》(被称作“法律的命运”)和《海上劳工》(“事物的命运”),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杰作仅仅用了150多天于次年即已完稿,不愧为旷世奇才!我们可以从研究古希腊悲剧中,把雨果的前辈古人所说的命运大别为三类,一是偶然的不幸,二是人的自我分裂及其不幸的解决,三是人与社会的或自然之间的冲突不可调和。固然,《巴黎圣母院》所叙述的命运,一个重要的侧面是教士克洛德淫秽、叛教,不信天主教诲,偏信炼金邪术,为淫欲所支配,终于导致他自己以及他所爱和不爱的人们统统灭亡——这是悲剧之一。而敲钟人卡西莫多由于天生畸形,特别是他的既瞎又聋,阻止企图营救爱斯梅拉达前来攻打圣母院的义民于前庭广场,终至被他与国王派来捉拿这吉普赛女郎的军队上下夹击,代表着黑暗中世纪鲜见的正义力量——那些下层社会的贱民全部被消灭,这是又一悲剧。无辜的跳舞姑娘不仅是一切惨遭统治欧洲长达一千年的欧洲愚昧黑暗势力摧残的可怜百姓中间的一个,也是他们的楚楚动人的形象,无论她怎样辩白,无论人们怎样出于义愤竭力救助,仍然逃不脱被绞死的命运——这是悲剧之三。所有这些正是上述悲惨命运的三大契机或动因一齐发挥作用的惨烈结果。《巴黎圣母院》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的就是那黑暗时代几乎全部平头百姓不可逃脱的这样悲惨的命运。国王路易十一深藏在重重黑幕后面,他却正是雨果拿出来示众的血腥屠杀的元凶大憝!无辜惨遭他所代表的黑暗之力摧残的民众就是这部悲剧的真正主角。然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雨果仍然要求我们相信“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我们抛洒眼泪的同时,要像雨果那样“我睁开眼睛,看见了灿烂的晨星”,是的,应该永远乐观:“相信白昼,相信光明,相信欢乐”。雨果高唱着这鼓舞人反抗压迫、冲破黑夜的诗句,奋勇前进,向人类广布他的人道主义呼声,从30岁起进入了法国乃至全欧的浪漫主义创作更高更盛的时期。
    巴黎圣母院,威严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视着滚滚河水、芸芸众生,曾经是多少人间悲剧、人间喜剧的见证!在雨果的这部小说中,它仿佛有了生命的气息,庇护爱斯梅拉达,证实弗罗洛的罪行,悲叹众路好汉尝试打击黑暗统治而英勇献身的壮举,惊赞卡西莫多这“渺不足道的微粒尘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刽子手踩在脚下的侠义行为;它甚至与卡西莫多合为一体,既是这畸形人灵魂的主宰,又是他那怪异躯壳的依托。在雨果的生花妙笔下,它活了起来,同时也以它所铭刻、记述并威武演出的命运交响曲增添了伟大作家的光辉。美丽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建筑艺术的珍品。雨果早在少年时代就对建筑艺术——尤其是哥特建筑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及至青年时代,他至少进行了三年的准备,熟悉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屡次亲身钻进圣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时广泛阅读有关资料,掌握了法国人引以为荣的这座建筑物所有的奥秘,便于1830年7月着手写稿。他假托在那两座巍峨高耸的钟楼之一的黑暗角落,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中世纪人物手刻的希腊词:命运!说是这个支配人类的命运,事实上支配那愚昧时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无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动了作者。确实,《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就是为了叙说“命运”一语而写作的。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雨果寻求的是命运的真实内涵。无论是弗罗洛,还是卡西莫多,他们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人,他们内心的分裂、冲突,反映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终于导致悲剧中一切人物统统死光的惨烈结局。我们在这部巨著中看见的命运,就是在特定环境即中世纪的法国首都,愚昧迷信、野蛮统治猖獗的那个社会之中,发挥其横扫一切的威力。《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浪漫主义代表作,正是由于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画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真实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据动人的情节发展,凝聚、精炼在这部名著中而呈现出它们的生动面貌和丰富蕴涵,赢得了继《艾那尼》之后浪漫主义打破古典主义死板桎梏的又一胜利。这是一部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
 
    《巴黎圣母院》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劫持jié       畸形jī         原形毕露lù        毛骨悚然sǒng
       觊觎jì yú     遁入dùn       气势磅礴páng bó   倾巢出动qīng
    2.(逢)场作戏   (惟)命是从     (恼)羞成怒        面目狰(狞 )
       (扼)腕叹息    白璧无(瑕)   前(赴)后继        脍(炙)人口
    二、初步感知
    1.浪漫主义   爱斯梅拉达   卡西莫多   善与恶美与丑   宗教
    2.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酷爱自由,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她挽救误入乞丐王国的青年诗人甘果瓦,当卡西莫多在烈日曝晒的广场上遭到鞭挞,口渴得发出痛苦的呼号时,只有她对这个丑怪异常而深夜又劫持过她的敲钟人表示了同情;她还敢于舍己救人,热情天真,品格坚贞,清白无瑕,;是巴黎流浪人和乞丐的宠儿。她热情天真,致死爱着负心的法比,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她品格坚贞,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宁死不屈,最后无辜地被送上绞架。
    3.卡西莫多外貌奇丑,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弗罗洛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其感激。在愚人节被选为“愚人王”,受弗罗洛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在受刑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最后他杀死了邪恶的弗罗洛,自己也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而死。
    4、副主教弗罗洛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外表道貌岸然,内心毒似蛇蝎,表面上过着严肃、清苦、刻板的生活,标榜高尚的德行,摒弃世俗的生活,甚至对节日的狂欢也表示反感和厌弃。内心里却贪求女色,对享乐充满妒羡,对世人满怀恶意。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一手造成了她的悲剧。他是虚伪的禁欲主义和淫邪本质的矛盾统一体。
    三、品读探究
    1.爱斯梅拉达将行刑时,她发现弗比斯没死,他正坐在姑妈家的楼上冷漠地看着她,身边有姑娘倚着,他不敢出面证明她无罪,还把门给关上了。这时,伽西莫多从教堂冲出来,挥着手打倒行刑的刽子手,把少女高举肩头,跳进了教堂,并用可怕的声音叫道:“圣地!”
    2.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体现在: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克洛德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同一个人的身上也存在对比,例如弗比斯虽然英俊潇洒,不但风流成性,而且极为卑鄙,竟然在玩弄爱斯梅拉达之后,还带领弓箭手去追她;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为了爱斯梅拉达的幸福,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四、学习反思(略)
    五、布置作业
    1.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行刑。弗比斯不敢站出来证明爱斯梅拉达的无罪。加西莫多从教堂里冲了出来,他挥拳打倒了刽子手,把爱斯梅拉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用嘶裂的声音喊道:圣地!卡西莫多搭救了爱斯梅拉达并将她安排在钟楼塔顶。看着被绞死的爱斯梅拉达,悲痛万分。他终于识破弗罗洛,就是害爱斯梅拉达的罪魁祸首。他抑制不住怒火向弗罗洛猛扑过来,把弗罗洛从顶楼上推了下去,最后他伴随着爱斯梅拉达长眠于墓窟之中,以身殉情。
    2.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弗罗洛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卡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