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6 琵琶行并序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6 琵琶行并序

  • 格式:  PPT
  • 大小:  2.37M    47张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6 琵琶行并序 课件1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6 琵琶行并序 课件16 琵琶行并序 课件16 琵琶行并序 课件1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
会与这种音乐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成语“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乐优美。
琵琶行
白居易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继承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早岁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晚年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听课文录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
1、《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诗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3、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4、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
闻琴→奏琴→感怀→作诗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
感情基调。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概况
凄切
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琵琶行
思考:
1、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话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句)
小组交流: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他们有哪些相同的经历?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琵琶女
当年: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   商妇 怨
诗人
当年: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  谪官  恨
合作探究:同是
才艺超群:
名扬京都女艺人

无奈离京:
自言本是京城女

落魄失意:
居无定所商人妇
才华横溢大诗人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
少年:
老大: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一曲红绡不知数
·反差巨大
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年轻时色艺双绝,富贵子弟争献宠,生活中充满欢乐,但以色取悦于人,饱含悲苦;
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嫁作商人妇,转徙江湖,过着凄清生活。
揭示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琵琶女形象
感悟作者情感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洒泪青衫?其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1.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2.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3.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4.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5.风物的感伤—盆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同情琵琶女之泪,伤感自己遭贬之泪,表达对歌女的同情,抒发自己遭贬的郁闷之情,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主题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鸣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对下联
异地相逢泪涟涟
共怀世间愁郁情
共奏人间悲凉曲
吟曲赋诗总关情
共享高山流水情
音乐描写
琵琶行
(之音乐艺术)
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描写音乐的段落
合作探究
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每一次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
三闻琵琶青衫湿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琵琶女出场
急切
欣喜
矛盾
含羞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诗中运用那些手法来写音乐?
一:大量运用比喻。
二:叠词
三: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
琵琶女演奏
四:正面、侧面结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粗重深沉
柔美细腻
圆润清脆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高亢激越
气势雄壮
请君聆听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有谁能解琵琶语
序曲
第一
乐曲
第二
乐曲
第三
乐曲
曲终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旋律
幽咽凝绝
铁骑突出
曲终裂帛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
珠落玉盘
[急切愉悦]
〔低沉抑郁〕
〔激愤难平〕
〔撕心裂肺〕
[情绪]
琵琶声中悲愤多!
欢乐曲
(准备)
沉思曲
悲愤曲
(结束)
赏析名句:1、典型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此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
2、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座皆泣
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技巧总结
1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
2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3 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枝一叶总关情
——离愁别绪
——凄凉,愁惨
——环境寂静,音乐美妙
——冷落凄清,孤独寂寞
——孤寂悲凉
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课堂总结
音乐如人生,音乐寓人生,本诗不仅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写出了人物之情感的波澜。正因我们的琵琶女不只是为音乐而奏音乐,我们的诗人也不只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千般感慨、万种情思,所以聆听了这样的演奏,谁不会为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又如何怪我们的诗人泪湿青衫呢?这青衫之泪是同情之泪,亦是感伤之泪。同情更多是为琵琶女,感伤则是为自己。物我相容,天地永存!艺术的魅力正由此而来!
伏尔泰曾经说过:“美是能够引起惊叹的东西。”今天我们一起感知了美,品味了美,惊叹于《琵琶行》的美,今后也让美成为我们的追求根植于心,感受美的温馨,寻觅美的倩影,让语文学习成为飘溢芳香的美的天地。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两者相较,你以为哪处更胜一筹?
《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赏析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而“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弹琴,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是说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其实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谢谢!
作业:
听一首自已喜爱的乐曲,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写,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