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第一单元

  • 格式:  DOC
  • 大小:  59K    11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第一单元 习题1
大小:59K

第一单元 习题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评卷2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姓名: 学号:
现代文阅读。(40分)
(一)
走运
[波兰]雅•奥卡
我碰见了处长,他从树林里出来,老远就对我喊:“你看我手里是什么!这蘑菇太漂亮了!” “你看这斑点多好看!”
“是好看。”我同意。
“你还不向我祝贺?”
“衷心祝贺您,处长同志!”我说。
其实,这是毒蝇菌,毒大得很,可是不能讲,讲了他该多么难堪!而且会影响我今后的提升,所以我恨不得马上溜之大吉,没想到他偏偏缠住我:“你还没去过我家吧?今天我请你吃煎蘑菇。”
“我生来不吃蘑菇!”我大吃一惊,马上撒谎说,“我这些天又闹肚子!”
“好蘑菇可是良药呀,”处长说服我,“连病人都可以放心大胆吃,你就跟我走吧!”
“不行,处长同志,”我都要哭了,“我有个要紧的约会……”
“你这是不愿去我家?”处长皱起眉头问,“那我可要生你的气了!你瞧着办吧……”
我只好跟他去,我真后悔,没有一见面就告诉他这是毒蝇菌。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再说,一说,好像我有心害死他似的。
……酸奶油煎蘑菇端上了桌,处长兴高采烈,就像三岁的孩子,我虽然强作苦笑,心里却在默默与亲人告别了。
“这么漂亮的东西,都不忍心往嘴里放!”处长一边说一边把碟子往我跟前推。
“吃了真可惜,咱还是不吃为好!”我说。
“你是怎么回事,连句笑话都听不懂,快吃吧!”处长用命令的语调说,“对,我得查查这蘑菇叫什么名……”
他走后马上赶回来,脸都白了,对我说:“朋友,我错了,这是毒蝇菌!毒大得很!”
“可是我已经吃了好几口。”我又撒谎。
“我害了你,”处长吓坏了,“真荒唐,正好还赶上要提升的关口!”
救护车来了,我被送到医院去洗胃……
……处长提升了,我也沾了光。现在,有时我装装头晕……我还得了一笔奖金呢,这是该我走运。
1.写出文中“我”的心理变化的脉络。(6分)

2.毒蘑菇在这篇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有无特殊含义?(8分)
3.这篇小说为何命名为“走运”?(8分)

4.下列对这篇小小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走运》的核心物件是毒蘑菇,从“我”对毒蘑菇的不同反应中表现出了“权力使人异化”这个主题。
B.文中“我”明知有毒和处长的不知形成对照,表现了我的软弱和处长的热情。
C.我开始撒谎说“我生来不吃蘑菇”,而当处长知道有毒后又撒谎说“已经吃了好几口”,谎言逐步达到极致,与其说蘑菇毒,不如说官场中谎言之毒。
D.所谓的“走运”使我差点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因为我碍于情面、自作自受。
E.本文构思巧妙,通过将许多情感凝集在对蘑菇的反应上,由此折射出丰富的普遍存在的东西。
(二)
重提“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被称为我国公元前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前后相距不过五十年,但这两次改革又是不同的。在形式上,“商鞅变法”类似“对内搞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胡服骑射”的首创者是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07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在当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任何改革的推行,都会遇到阻力。当时,草民们对于“国是”,无论改良还是改革,没有任何话语权,改革的阻力来自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他刚提出“吾欲胡服”,就遭到群臣的反对,最大的阻力则来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王叔公子成。
既得利益和固有观念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神圣律条与既得利益结盟,其所构成的阻力,更加冠冕堂皇,难以逾越。华夷之辨,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自古以来,都是“用夏变夷”,倘若主动“以夷变夏”,难免会触犯某些人的心理禁忌。“胡服骑射”式的改革只是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从表面看,赵雍引进的只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但却涉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与作战制度。这样的改革,阻力之大,是可以预料的。
为反对改革,公子成竟称病不朝。作为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批评赵雍是“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在他眼里,“远方之服”与“古来之道”,是不共戴天的,“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远方之服”是灭国亡身之祸源。
蹈常袭故,抱残守缺,是公子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不适于进步。对外来的器物、典制、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渐次抵抗、无奈接受的完整的历史链条。今人已经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乘坐美国飞机、使用日本电器、喷洒法国香水了,但在典制、文化层面,仍然留下了“中体西用”的尾巴。这也是近代中国步履蹒跚的原因之所在。近代尚且如此,何况两千三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坟?看镜有感》)由于公子成辈只有权力与利益的算计,根本没有“要进步或不退步”的追求,“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自然就谈不到了。
在这点上,赵雍的观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由此,他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史记?赵世家》)他的观念,不“循法”,不“法古”,“随时制法,因事制礼”,一切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体现了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
近代史上,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将其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他在谈到“胡服骑射”时写道:“王(赵武灵王)以其远大之政策,英鸷之材略,冒万险、犯万难……卒能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十年之间,四征八讨,使赵为当时一等国,扬我民俗声威于域外。”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胡服骑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胡服骑射”开始于公元前307年,是我国先秦时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两次重要改革之一。
B.梁启超将“胡服骑射”首创者赵武灵王赵雍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并高度称赞“胡服骑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C.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胡服骑射”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D.“胡服骑射”引进的 虽只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却触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与作战制度,因而受到极大的阻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赵雍的改革受到群臣和百姓的普遍反对,特别是其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的代表人物王叔公子成的极力阻挠。
B.既得利益、固有观念和神圣律条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而“华夷之辨”则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
C. 公子成是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认为“远方之服”是立国存身之根本,而“古来之道”乃灭国亡身之祸源。
D.一切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的改革,都能体现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因而“能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在批判当前改革中阻挠改革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
B.蹈常袭故、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不适于进步,因此我们对外来的器物、典制、文化都要大胆接收,为我所用。
C.对于外来的东西,我们经历了从渐次抵抗到无奈接受的过程,这正是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D.要进步就要勇于创新,只要“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就一定能进步,至少也不会退步。
二、古文阅读。(20分)
常衮,京兆人,天宝末,及进士第。性狷洁①,不妄交游。由太子正字,累为中书舍人。始,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衮建言:“今西蕃盘桓境上,数入寇,若相连结,以乘无备,其变不细,请早图之。”又天子诞日,诸道争以侈丽奉献。衮以为: “节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织者,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今军旅未宁,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诸祠寺写经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赏赉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岁巨万计。陛下若以易刍粟,减贫民之赋,天下之福岂有量哉!”代宗嘉纳。迁礼部侍郎,时宦者刘忠翼权震中外,泾原节度使马磷为帝宠任,有所干请,衮皆拒却。
衮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②,与杨绾同执政。绾长厚通可,而衮苛细③,以清俭自显。帝内重绾而专任之,礼遇信爱,衮弗及也,每所恨忌。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韩滉使度支,与衮皆任情轻重。滉恶国子司业张参,衮恶太予少詹事赵槊,皆少给之。太子文学为洗马副,衮姻家任文学者,其给乃在洗马上。其骋私崇怨类此。
会绾卒,裒始当国。故事④,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政事堂⑤北门,异时宰相过舍人院咨逮政事,至衮乃塞之,以示尊大。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词者皆摈不用。德宗即位,衮奏贬崔祜甫为河南少尹。帝怒,使与祜甫换秩,再贬潮州刺史。
建中初,杨炎辅政,起衮为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至,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卒于官,年五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五》)
[注释]①狷洁:清正之意。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③苛细:苛刻而挑剔。④故事:按朝廷过去惯例。⑤政事堂:宰相处理政事之处。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    类:大多、大都。
B.有所干请,衮皆拒却。      干:干预、干涉。
c.衮苛细,以清俭自显。      显:炫示、显耀。
D.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 窒:杜绝、阻塞。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常衮起初为人正直,曾在皇上寿辰时,就各地官员竟送奢礼一事,直言不讳地劝谏皇上体恤百姓;升任礼部侍郎后,仍不畏权贵;但他升任宰相助理后,就开始拿清廉来炫耀,还对深受皇上器重的朝廷命官嫉妒不已,表现出了人格的另一面。
D.杨绾死后,常衮开始主持国政,因大权独揽,私欲逐渐暴露。他一再提议给百官增加俸禄,然后在发放时伙同主管财政开支的韩 对各自厌恶的官员进行打击报复,还私自增加其“姻家”的俸禄,表现出了常衮心胸狭窄、自私的一面。
C.纵观常衮的一生, “狷洁”与“苛细”并存,公心与“骋私”皆具, “独断”与“习‘干”均有,作者以褒贬分明的史学家态度,选取常衮一生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客观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士大夫形象。
D.司马光认为凡君子当存“廉耻”之心,他以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常衮虽贵为宰相却勇于“辞禄”的举动,并且引用《诗经》中的名言,讽刺批判了那些尸位素餐、鲜廉寡耻的士大夫官员,说明像常衮那样存“廉耻”的人,是“未可以深讥”的。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其骋私崇怨类此。

(2)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

(3)衮之辞禄,廉耻存焉,与夫固位贪禄者,不犹愈乎!
写作(40分)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根据以上材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
明知有毒,不敢说穿——硬着头皮,参与“食毒”,——随机应变,假装“中毒”。
2.毒蘑菇在这篇小说中起线索作用,并具有象征意义:屈从权力是人灵魂的毒素。
3.“走运”应是指碰到好运气,可文中的“我”却遇到处长挖到毒蘑菇而不自知,还邀请我吃毒蘑菇这种事,按理说这是件倒霉事,可屈从权力而又向往权力的我,却凭借谎言最终化险为夷,得到提升。这种所谓的“走运”反映了虚假逢迎却官运亨通的官场游戏规则。
4.BD  (B这种对照体现了情节发展的内在紧张,主要表现了“我”的虚假。D并不仅限于“碍于情面”,主要是“我”对权力的屈从,“我”是权力的奴隶。)
5——7 AAC
8. B(此句中的“干”应解释为“请求,谋求” )
9. B(常衮并非“一再提议”给百官增加俸禄,从原文中的“先是”来看, “提议给百官增加俸禄”应是在他主持国政之前。当他主持国政之后,便立即“奏罢之”,要求取消朝廷给宰相的待遇惯例,且其“对厌恶的官员进行打击报复,又私自增加其姻家的俸禄”也是他在主持国政之前所为。)
10.(1)他放纵自己的私情,看重个人的恩怨大都像这样。
(2)因此当地风俗完全(一下)改变了,每年选送到朝廷的人才与内地各州一样多。
(3)常衮推辞(皇上给的)俸禄,这说明他存有廉耻之心,这与那些占据着职位贪求俸禄的人相比,不还是胜过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