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3* 哈姆莱特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3* 哈姆莱特

  • 格式:  DOC
  • 大小:  42K    1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3* 哈姆莱特 教学设计3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三课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文学地位。
理清《哈姆莱特》故事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掌握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品味戏剧丰富又富有个性的语言。
理解作品主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品味戏剧丰富又富有个性的语言。
理解作品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 品鉴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相关音频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相关视频导入。
莎士比亚及其艺术成就。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使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充分,艺术性也最高。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当时他得了一种怪病,会让脸部抽筋等做出不是自己做的怪异动作。7岁上学,总是被同学嘲笑。16岁时因家境渐趋穷困而辍学。此后,他先在一个屠户家学徒,又在乡间教过书。后来他的病竟然莫名其妙的好了。因为他在当地富豪兼保安官的地里偷猎鹿兔而获罪,因此,他撇下家庭逃到伦敦,在剧场里看马、做杂役,并开始创作剧本。起初,一些专业编剧耻笑他没有受过像样的教育,“只懂得一点点拉丁文和很少的希腊文”,是“混迹于白鸽群中的乌鸦”。莎士比亚无视这些嘲讽,拼命进行艺术创作,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一生写了许多剧本和诗歌,流传下来的有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作品介绍
莎士比亚创作高峰的标志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艺术成就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 、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勒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19世纪末 ,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 ,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介绍和翻译莎剧,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本基础上经全面校订、补译的11卷《莎士比亚全集》。1902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最早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先后有65个职业和业余演出团体 ,以英、汉、藏、蒙、粤5种语言,文明戏、现代话剧、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木偶剧6种形式,共演出莎剧21部,包括了莎剧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剧已成为中国中学、大学特别是戏剧院校的教材。莎剧的重要角色为中国演员的培养和提高开辟了广阔天地。
三、《哈姆莱特》内容简介。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剧情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哈姆莱特替父报仇,杀死他的叔父,他自己也被叔父暗算,在与雷欧提斯的决斗中中毒剑身亡。这场发生在宫闱之中的冲突,不仅是家庭的悲剧,而且是皇宫、国家的悲剧。哈姆莱特最终未能实现他重整乾坤的愿望,临终前把王国交给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分角色朗读,注意朗读情绪。
剧情梳理,整体感知。
1、本文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二场,用一句话概括说明这场戏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明确:讲的是哈姆莱特通过导演一出“戏中戏”来证明叔父的罪行,决心复仇的故事。
2、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讲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小结
作业布置
勾画出每个人物的语言,并分析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哈姆莱特
第一部分:讲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文学地位。
理清《哈姆莱特》故事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掌握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品味戏剧丰富又富有个性的语言。
理解作品主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品味戏剧丰富又富有个性的语言。
理解作品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 品鉴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相关音频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相关视频导入。
目标展示。
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文章主题思想。
内容分析。
1、第一部分中,哈姆莱特对好友述说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去英国海船上脱险的经过
②向叔父国王复仇的愿望
③对雷欧提斯的歉意和担心
2、第二部分开头,奥斯里克出现时,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表示了什么看法和评价?下文哪里还有对奥斯里克表示同样态度的内容?
明确:对他的厌恶和蔑视。他拥有大量土地,和牲口一样。
“他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先恭维几句”,表明对阿谀逢迎的奥斯里克的厌恶。
3、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见面时,哈姆莱特首先对雷欧提斯表示了什么?
明确:①对误害雷欧提斯父亲的歉意
②对自己误害雷欧提斯父亲的解释
③不愿决斗的心理
4、“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明确: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请你找出哈姆莱特的精彩对白,说说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合作探究)
明确:
(1)、“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莱特曾经是一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思想,使它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十美的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父亲与母亲的结合便是理想与爱的结合。然而,剧本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莱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和忧虑使他变成了一个“忧郁王子”。可见,梦幻破灭的哈姆莱特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
(2)、“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
哈姆莱特不仅看到了他人心灵的丑恶,而且也看到了自己的心灵同样是黑暗的。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么,他为父报仇、 “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斗争对象就不只是一个克罗迪斯,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而完全消除人身上的恶,也就否定了人的现实存在,那么“重整乾坤”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人生也是没有结果的虚无。既然人生无异议,哈姆莱特又觉得不如“早早脱身离去”,他想到了自杀。然而,想到死后不仅要坠入一片虚无的世界,而且灵魂的不到安宁,这又使他心头升腾起对死亡的恐惧。于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经久不绝的声音,就在他的灵魂深处奏响了。
形象特征:迷惘、痛苦、焦虑、惶惶不安、犹豫、直率。
主题探究。
《哈姆莱特》是一部悲壮的悲剧,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给我们展示血淋淋的残杀、阴谋和死亡的悲剧,使死亡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但此作给人的悲剧并不在死亡而在于哈姆莱特这样美好的人物的毁灭和他原来那种美好理想的破灭,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发那句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小结
作业布置
观看《哈姆莱特》全剧。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哈姆莱特
迷惘、痛苦、焦虑、惶惶不安、犹豫、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