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4 柳永词两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4 柳永词两首

  • 格式:  DOC
  • 大小:  62K    5页
  • 时间:  2017-11

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习题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高一语文练习(柳永词两首)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倏忽(shū) 旌旆(fèi) 杳然(yǎo) 鱼龙潜跃(qián)
B.老妪(yù) 兰橑(lǎo) 坼裂(chè) 架梁之椽(chuán)
C.荠麦(qí) 罗衾(qīn) 扁舟(piān) 宵衣旰食(gàn)
D.巨擘(bò) 扛鼎(gāng) 戏谑(xuè) 叱咤(chà)风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骨鲠在喉 潺湲 国殇 越俎代庖
B.黍离之悲 豆蔻 账簿 知人论事
C.渔阳皮鼓 聒躁 羁旅 未雨绸缪
D.钟鼓馔玉 阑珊 耆旧 残绝人寰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B.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C.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晨钟暮鼓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D.陈云林访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虽有海峡阻隔,但两岸一衣带水,同为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C.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尘埃会因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D.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说自己为诗“系于意不系于文。”他确乎不穷工于词,却有返璞归真之美。
B.孟浩然的诗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不媚世俗,多自然超妙之趣。
C.唐玄宗天宝元年的一天(公元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D.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6.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副主教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
B.东吴大将吕蒙乘荆州空虚,用“白衣渡江”之计偷渡过江,突击烽火台,袭取荆州城。关羽得讯回救,被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麦城粮尽,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伏被孙权伏兵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从此荆州归了东吴。《三国演义》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红楼梦》
D.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家》 
7.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
A. 温庭筠 柳永 李清照 姜夔
B. 李煜 苏轼 陆游 辛弃疾
C. 苏轼 陆游 温庭筠 李煜
D. 柳永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8.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⑥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①②③     B.⑤⑥     C.④⑤     D.①④⑥ 
9.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10.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给词人送行的情人的心理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的江面,更不舍得离开情人。

11. 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 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 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 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
浅谈宋词的衰微
金晶
①诗与社会生活是联系紧密的。当诗歌发展慢慢走向了它的高峰,在被喻为“诗唐”的唐朝可谓是“全民皆诗”,诗的社会化和艺术化程度借着统治者的诗赋取士达到了空前绝后,更产生了像李杜这样诗坛上的“双子星座”。然而,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到唐都已经作完,以后如没有能翻出如来佛之手掌心的大可不必作诗。”的确,诗至宋虽又有中兴,但“物壮则老”,宋诗怎么也未能再现唐诗的辉煌。但是宋人很聪明,不再像唐人那样“写情”而重“思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和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主张。但这样下去,诗所孕育的真情实感便渐渐减少,便成了文人议论、卖弄学问、展现诗艺的工具。如果诗歌创作可以很少地投入情感,那么诗歌便越来越成了一种纯形式的文字游戏。再加上宋取士不考诗而考策论,故诗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小,越来越私人化、技巧化,成了文人创作的专利。故诗入了文人的封闭圈、抛开广阔的社会生活,也就很难再现生机。
②可见,诗告别自己的黄金时代与文人创作的私人化、技巧化息息相关,词的衰微亦是同理:词起初生长于民间,逐渐转移到文人手中并达到辉煌,后又由于文人一次又一次艺术上的实验、“灾难性”地创新,使得词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放异彩后逐渐脱离生活走向绝境。而且这一衰败借着诗之衰亡的东风而更加骤剧。
③至于诗“变唐入宋”的转折点,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韩愈。的确,韩愈不仅提倡“以文为诗”,而且在创作中他还真正做到了“以文为戏”、“以诗为戏”。这方面欧阳修最受韩愈的影响。欧阳修的创作诗和词是分离的,诗是用来记录生活,而词中则有着大量的游戏之笔。同样,柳永的诗风和词风也是分裂的。在诗中不妨正经点儿反映民生疾苦,而在词里表现的则是伤女、怀远的悲切之情。虽然这个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使得词牢牢地扎入了文人圈,但从其创作“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的俚俗色彩可知柳词中的文人世界与市井世界还没有完全分开。苏轼第一次达成了“诗词合一”,“以诗为词”为词注入了一股清旷之气。他以那种乐观高致的文人生活样貌最终将词由市井推向了高阁。由于苏轼的革命性的改造,词成了一种特殊的、长短不齐的诗,并且他卓越的个人创作成就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但他革命性改造的另一后果则是使得正值壮年的词与已近暮年的诗同步,使得宋词和宋诗的发展拉齐,这无疑加速了词的衰老,造成了宋词的未老先衰。有意思的是,诗经过漫长的发展而达到顶峰,其衰落也是缓慢地下滑,而词却迅速地攀顶,而又借诗之下滑之势而迅速地衰落。
④故当一种艺术愈加私人化的时候,它就越容易成为少数人案头清玩的消遣,当一种艺术越脱离生活的时候,它就越加容易失去生命力。当对技巧的追求成了主宰性的力量,那么艺术只能堕入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艺术也将走向它的终结。(选自《世纪桥·理论版》)
12.下列关于“宋词的衰微”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产生于民间并在文人手中达到辉煌,被文人一次又一次艺术上的实验、“灾难性”地创新,诗衰亡的影响,都是宋词衰微的原因。
B.苏轼对宋词革命性的改造使得宋词超越了自身发展阶段,与已近衰亡的宋诗拉齐,这加速了宋词的衰老,造成了宋词的提前衰微。
C.当作为艺术形式的宋词创作人群日益减少,只是作为少数人案头清玩的消遣,脱离生活的时候,它就失去了艺术生命力而衰微。
D.当词作者在创作时可以很少地投入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追求作词的技巧,宋词就堕入了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也必然导致其衰微。
1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唐代走向了它的高峰,这与诗歌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统治者凭借诗赋取士,诗歌的社会化和艺术程度高是分不开的。
B.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和黄庭坚“点铁成金”等诗学主张形成的原因是宋代取士不考诗而考策论。
C.韩愈“以文为诗”的主张促成诗“变唐入宋”转折点的形成,只是因为受韩愈的影响,欧阳修同样用诗记录生活,词中则有大量的游戏之笔。
D.苏轼对词的革命性改造,使词成了一种特殊的、长短不齐的诗,他的个人创作成就也将宋词推向高峰,使词成了高雅艺术。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了无法超越的巅峰状态,即使在宋代那样人才辈出的年代,也未能再现诗歌昔日的辉煌。
B.宋代取士考试内容为策论,也使得诗歌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小,抛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进入了文人的封闭圈,失去了生机。
C.宋代专业词人柳永的诗风和词风也是分裂的,与诗不同的是,他在词里表现的是伤女、怀远的悲切之情,使词牢牢地扎入文人圈。
D.无论是诗的缓慢发展到顶峰之后缓慢下滑,还是词的迅速登顶之后又迅速下滑,都体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对艺术的重要性。
答题卡(每小题7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天佑中学高一语文练习(柳永词两首)答案

1、B 解析: A旆(pèi)C荠麦(jì)D叱咤(zhà)风云
2、C 解析:B知人论世A 无错 C渔阳鼙鼓 聒噪D惨绝人寰
3、D 解析:“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A.“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望文生义。B “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 的悲惨景象。用此不合语境。C.“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不合语境。
4. C. 解析: A、“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B、不合逻辑,“将”与“了”时态矛盾;D、句式杂糅,应改为“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或“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5. D 解析:A,将引号内句号移出引号外B.将顿号改逗号C.将括号放在天宝元年后面。
6. C 解析:C项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不是他,是蒋玉菡。柳湘莲并未自杀,而是顿入空门。
7.A 解析:苏轼和辛弃疾都为豪放派词人,所以,含这两个人的选项皆不符合要求。
8.B 解析:⑤⑥两句开头一字并未领起下面的内容。
9.B 解析:“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自古”一词不是“和古人一样”的意思,而是“从古到今”之意,所以B项理解不准确。
10. D 解析:这首词写于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爱情慰藉之时,心情抑郁,生活前途更感暗淡无光。因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凄凉低沉。上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以写景为主,但字字含情,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而后以一“念”字领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直抒胸臆。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全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
11. A 点拨:全词应围绕“伤离别”构思。
12.A (信息源于第二段,注意文中“使得词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放异彩后逐渐脱离生活走向绝境”)
13. A (A、信息源于第一段,B、信息源于第一段,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C、信息源于第三段,“只是因为受韩愈的影响”在原文中是“欧阳修最受韩愈的影响” D、信息源于第三段,“使词成了高雅艺术”错了。
1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