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初中作文教学>中考作文教案

免费下载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写作指导-意境篇》教案教学设计28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教案:中考散文写作指导——意境篇
思源周国安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散文意境写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指导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
散文的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生活图景相交融而熔铸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
散文画面或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它是散文抒情、感悟的基础
二、方法指导
1撷取几个片段。
如散文中的“事”是如何呈现的呢?它不像写记叙文那样将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往往只撷取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片段。
请同学们读范文,举例说明。

2运用描写方法
写人记事使用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例如语言描写。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写景状物综合各种感觉
如何使画面展开呢?即绘声绘色,描情摹态。具体言之,除了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即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它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
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又如: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碧野《天山景物记》)
这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3加入想象、联想
想象、联想使画面更鲜活,让主题更深刻。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①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②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起来,我们会喜欢第②句,因为第②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快要过去”用“帷幕徐徐落下”作比描, “世纪之交”用“驿站”作比描,“往事”用“如烟消散”作比描,三组,使同样一个意思表达起来更鲜活,有了情感,有了形象。
例如: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袍的仙女,她那轻盈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却将明亮和清爽洒向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献给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日丽气爽,爱她的天高云淡,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我的长生果》的秋天,如作者所说: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想象、联想使画面更鲜活!
据说宋代有人作诗,以半个破铜钱为题。破铜钱上模糊可见“开元”(唐玄宗年号)二字。诗曰:
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开元字。
想到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前两句写破铜钱的形状,像半轮残缺的月亮,落在尘埃里,上面模模糊糊地有“开元”的字样。后两句写钱可买到一切,买尽人间不平,揭露了金钱万能的本质。咏的是一个破铜钱,却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
为什么这些生活小事能写成好文章,奥秘在哪里?善于想象和联想!

第二课时

美文赏析
一、复习意境写作的要素
二、请用已学知识分析下面文章
微笑 冰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火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密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zhuó)得新黄嫩绿的非常艳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拢来,绾(wǎn)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评点:写作者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形象性、连贯性的特写画面,精雕细琢,认真描绘,强化细节,深入挖掘,提炼其表情达意的共同点,议论引申,不断深化。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意象鲜明,形象性、可视性强,选取的镜头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表现写作者的感情或写作意图,选材广,表现力强。如冰心的《微笑》,作者选取几个典型的画面——安琪儿的微笑、赤脚孩子的微笑、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微笑加以组合,最后以“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作一提炼,巧妙地把三幅画面揉合为一体,有力地表现了“爱”的主题。

三、动手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