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春望》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春望》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春望》ppt课件免费下载
春望
杜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竞赛:杜诗填空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射人先射马, 。(杜甫《前出塞》)
擒贼先擒王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
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论诗》)
不废江河万古流
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语不惊人死不休
此曲只应天上有, 。(杜甫《赠花卿》)
人间能得几回闻
,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
,恨别鸟惊心。(《春望》)
感时花溅泪
作者简介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
“沉郁”指诗的内容,即思想感情的深沉蕴藉,有强烈的时代感;
“顿挫”指形式,即章法曲尽变化,语言音韵抑扬有致等。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
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前往投奔,中途被俘,押至长安。第二年四月,他逃离长安,到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本诗坐于757年。
写作背景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五言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对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对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对仗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尾联)
春望
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为221式或212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已变得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可是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理解诗意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已久无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可抵得上万金那么宝贵。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抓绾起来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理解诗意
再读诗歌
感知诗歌内容
作者在“春望”看见了哪些形象?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
花、鸟
烽火、家书
白头
作者看到这些景象后心情是怎样的呢?

搔更短
不胜簪

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感知诗歌内容
赏析诗歌
——寻找诗中精彩的词句
——分析写作手法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描绘出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破:
深:
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本诗首联就使用了反衬,试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繁华热闹。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这山水了;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意味着人烟稀少。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司马光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诗人因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

这是以花、鸟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2、请从修辞情感角度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上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
第二种理解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
以上两种理解皆可,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4.理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细节描写,“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写出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的悲愁。
总结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对比反衬、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承上启下
思家迫切、引起共鸣
细节描写、忧思之深
拓展比较
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谢谢大家
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