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综合写作指导
  • 资料信息
  • 科目: 

    综合写作指导

  • 格式:  DOC
  • 大小:  265K    81页
  • 时间:  2017-12

主题阅读写作教练(132页)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语文主题阅读系列【2012】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一讲:聆听校园之声 - 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二讲:讴歌风土人情 - 1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三讲:谱写人文情怀 - 22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四讲:履行责任义务 - 3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五讲:书写亲情之歌 - 4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六讲:奏响生命之歌 - 54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七讲:维护人格尊严 - 6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八讲:把握时代脉博 - 74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九讲:构建和谐社会 - 84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讲:吟唱感动心曲 - 94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一讲:品味文化盛宴 - 104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二讲:树立远大理想 - 114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三讲:攀登科技高峰 - 12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一讲:聆听校园之声
主题阐述
校园是知识的摇篮,是文化的家园。校园中我们熟悉的环境,亲切的面孔,多彩的生活,无不吸引着我们。校园,是我们体验时代、社会和人生的一个平台。
我们一踏进中学的大门,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心中也充满了收获的甜蜜。
漫步于林荫道上,我们贪婪地嗅着花草的气息;驻足在图书馆前,我们仿佛已融入知识的海洋;徘徊在科技馆周围,我们羡慕地望着端着实验器具来去匆匆的学生们,脑中不禁遐想,这里蕴藏着多少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在这藏龙卧虎之地,我们年轻的心,纵横驰骋中多了份牵挂,多了份担忧。收起小学时那颗疯玩的心,捧起沉甸甸的课本,我们,一群求知若渴的少年,正向着心中的太阳飞奔,一路上披荆斩棘,却永不停息。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地,正将她丰富的营养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血脉,让我们走得踏实、走得有力。她不但给予我们知识,而且让我们健康成长!
校园是学习的天堂,她给了我们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接下来,就让我们撷取校园花朵,聆听校园之声吧!
原题回放
漏掉的“三好生” 陈庆苞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的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若非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营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挣回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十四段中“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
题型解析:此题直接让考生回答文中所写主体事件的经过,是目前出现率较高的一种题型。
失误分析:本题设计得较为简单,考生很容易得分。失分是由于考生不能很好地对文章思路进行整体把握,以及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不强所造成的。
参考答案:上台领奖,没有其名,校长暴怒,同学嘲笑。
2.文中第三段画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表达效果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比较简单,考生也容易得分。
失误分析:考生不了解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不能较好地对文章所写情节进行整体把握。
参考答案:渲染气氛,为下文写“他”被同学捉弄而上台领奖的情节作铺垫。
3.第二十七段:“‘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请你揣摩“他”说此话时的心理。
题型解析:此题是让考生理解、想象人物心理,需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解答。
失误分析:考生不能明确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归纳不全面。
参考答案:对班主任的疏忽深感遗憾,并流露出不满和埋怨。
4.文章结尾,“他”为什么“两眼含泪”?
题型解析:此题是让考生根据文段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失误分析:考生对文章结尾语段在文中所起作用了解不清,只停留在文本含义层面,不能准确写出人物心理。
参考答案:对班主任心怀感激,为自己未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而愧疚。
名篇赏析
永远的账单 金波
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而当时,他确确实实是那样想的,那样做的。
那是若干年前,这里的山村比现在更穷。那一年,穷苦的山沟竟出了一个中学生。这就奇了,更奇的是,这个学生每天要赶20里的山路到村中学去读书呢。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便日吃两餐。山里的冬天来得早,也许是日头短,来不及做早饭吧,公鸡刚叫两遍,学生便怀揣一只大红薯,踏着早霜上路了。中午,同学和老师回到附近的家里去吃饭,只有这个学生守校,将那只红薯放在火旁烤一烤,权作中餐充饥。
这样大约吃了两个月。山上贫瘠,养不起更多的庄稼,学生家里的红薯便有限。学生吃尽了家里的红薯后,不得不打消了吃中餐的念头,每天中午靠在火炕上,捧着书读。
红红的火苗映照着那张又黑又瘦的小脸庞,学生忍着辘辘饥肠,全神贯注地读书写字。
一日中午,班主任岳老师来得特别早。他来到学生跟前,用他特有的虚弱的声音轻轻问:“你天天中午不吃饭吗?”
学生从书中惊醒,不好意思地说:“晚上多吃一碗就赶过来了。”
岳老师摇摇头:“如果一顿饭能解决问题,人为什么吃三餐?这样吧,你中午到我家吃饭去。”
“不,不!”学生的脸更红了。学生知道,家太穷,还不起老师的情。
“我知道你不好意思。你这样用功,长大了肯定有出息;等你有出息了,你再还我行不?”
“岳老师,一顿饭收多少钱?”学生当真了。
“饭收一毛,菜收一毛。这样吧,一天按两毛收行不行?”岳老师慈祥地笑着说。
学生也点头笑了。他想: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正如借债还钱一样。
这样,每到中午,他就跟岳老师去了。岳老师的家也穷,孩子也多,吃得不比他家好。但饭香。饭后,他在他辟了专栏的日记本上记下了他吃饭的天数和款项:某月某日,两角……
三年来,他一共欠了老师300多元。
学生没有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希望,他考上了师范学校,三年后参加了工作。当他怀揣第一个月工资,回到母校找岳老师的时候,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年近六十、患有心脏病的岳老师,已经与世长辞了。
他匆匆赶到老师家,却再次扑空,邻居告诉他:老师的家已搬回原籍了。
失魂落魄的他又找到了岳老师的坟墓。此刻,还债的事已使他满脸通红和愧疚,他羞于启齿。他久久地伫立在芳草萋萋的墓前,泪流满面,最后才喃喃地说了一句:“恩师,我知道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了。”
(选自《精美小小说读本》)
特色赏析
看过很多写老师和学生的故事,多数都是写学生怎么感激老师的教导,但这是一个让人意外的故事:一顿两毛钱的饭菜,饭一毛,菜一毛。岳老师用这种算法让学生免去了羞涩,让学生的希望慢慢跟着身体一道成熟。
在那个穷苦的山区,因为岳老师的这种别出心裁,学生才得以考上师范。想来,作者的安排也独具匠心:他让学生考上了师范,而这里正是老师的发源地。尽管岳老师去世了,尽管岳老师的家搬回原籍了,但是我们不用担心,学生从岳老师家一直追到岳老师的墓前,心中始终是充满感激的。以后,这个山区会出现又一个“岳老师”,和更多成功的“学生”。
强化训练一
人生的偶然 雪小禅
人生是有许多偶然的,所以,也就多了很多机会。
16岁的时候,她只是个很平常的女学生,学习下等,和一些已经在社会上打工的女孩子混在一起玩。那时她上初二,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一次期中考试前,她的好友悄悄把她拉过来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有这次考试的卷子了。”
原来,另一个学校已经考过,而有人告诉她,她们这次考试就是用这张卷子。
那是张数学卷子,她几乎把它背了下来,如果按她的真实水平,她只能考30多分吧,但她那次考了一个全班第一,她的朋友也背了其中一部分,考了70多分。让她没想到的事还在后边,所有人都怀疑她作弊了,但就是作弊也不可能考98分啊,只有老师表扬并鼓励了她,说她进步很快,以后肯定还会考出好成绩。那一刻,她差点流了泪,她没想到老师相信她,况且同学们对她的羡慕让她体会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喜悦和兴奋:原来,学习好了可以如此自豪!
从那以后,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为了对得起老师那句话,她像发了疯一样狠劲学习,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久,她的学习成绩果然跃居全班第一。一年后,她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后,她考上了北大。
如果不是那次偶然偷来的试卷改变了她的命运,她本来也是和那些农村的女孩一样,毕业以后去外地打工的。那个考了70多分的女生最终去了一个饭店端盘子,而几年之后,她去美国留学了。
是那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一切,她抓住了那个机会。而那个女孩子,却没有抓住,于是结果如此不同。十几年后她回母校作报告,说了自己的故事。当时已经白发苍苍的数学老师对她说出了真相:孩子,当时我就知道你是作弊了,因为以你的能力不可能考98分。但我想,也许你从此能发奋,所以,我给了你鼓励和信任。
那一刻,她的泪水流了下来。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那个最明白她的人,没有把她当贼一样揪出来,而是给了她鼓励,让她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
其实人生有很多偶然,有很多重新开始的机会,不要轻易放弃上帝给你的任何一个机会,也许一次偶然,就可以改写你的人生。
(选自《读者》,有删节)
1.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说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她的数学老师明明知道她作弊了,非但“没有把她当贼一样揪出来”,反而表扬并鼓励了她,这不是在欺骗学生吗?你是否赞成老师的这种做法?
3.“那个最明白她的人”是谁?“明白她”什么?
4.同样的经历,“她”和“女友”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对比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你的人生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机会?你抓住机会了吗?如果抓住了,谈谈你的变化;如果没抓住,说说你看了此文后有哪些思考。
强化训练二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张丽钧
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我欣喜地接过作文。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他长得又瘦又小,但成绩十分优异;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当我把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A)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迭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后来,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对自己很苛求。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每次买饭,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我不由得有点心疼和担心他。
过了两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是为了错开排队的高峰。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61.50元的字样。他买了一份饭、半份菜,还剩60元钱。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起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别让我着急了,咱们俩其实是互相成全。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B)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用这20天了。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去往初三售饭区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中考来了。
中考又走了。
(C)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地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你可不如我。你看你,还是那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的成绩非常优异。
当我在买饭刷卡时,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40元钱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我到储款机那里查询,结果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0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60元钱!
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非常要强的孩子?
此刻,如果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他原是揣着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受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他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的一篇作文给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里的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
(选自《读者》)
1.与程海交换饭卡时,“我”先“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然后才“假装很随意”地对他说了“我”的意思。“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当发现程海仅花去他自己的60元钱时,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3.文中三处画线句子三次写到了程海对“我”的感谢。请结合文章,谈谈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涉及“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5.文章的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文题亮相
每个人都要有一种精神,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拥有进取的力量,才会从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使人生的花朵永不凋零。校园中的中学生同样需要精神的感染与召唤……
请以“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宽泛的话题,考生很容易把握,在选材、立意和构思上都非常自由。作文时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是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它可以让人名垂青史,也可令那些卑躬屈膝者无颜以对。写作时,可根据自己的文化积累,描写智者勇者的勇敢精神。司马迁、文天祥拥有这种精神,刘禹锡、谭嗣同具备这种精神。而另一些人,面对敌人的淫威,卑躬屈膝,令世人唾弃!
2.“奋斗”是一种精神。它是扭转乾坤的力量,是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神七”成功升天的执著精神。写作时,可写名人与苦难相连,贝多芬等很多人都是通过奋斗,才使他们的人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可写每次考试后,惊叹“黑马”的出现,殊不知在其背后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鏖战。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通过奋斗改变我们自己。
3.“自信”是一种勇于攀登的精神。拥有了自信,就有了进取的力量。把自信当成一种宝贵的财富,只有拥有了“自信”,我们才可以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凄风苦雨。因为自信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使我们不断迎接挑战,走向成功。
佳作展示一
荡起奋斗的双桨
张瑞琳
我赞美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的风帆,钦佩它驰骋于江河湖海的胆量,更渴望亲身体味它那奔腾激越的旋律。于是,那一天,我扬帆驶入广阔的海洋。
多么惬意呀!风鼓帆篷,浪推木舟,海鸥啼鸣。我确信,仰仗着帆,定能实现我到达彼岸的理想。正当我自感欣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乌云突然笼罩海面,恶魔般的旋风肆意狂舞,连天的巨浪一次次向我袭来,铺天盖地地摧毁了我的帆樯!不,我不能没有帆啊!我纵情哭喊起来,但丝毫也感动不了越来越猛烈的惊涛骇浪。我紧紧地抱住折断的桅杆,船在剧烈地摇晃……幸运的是,船搁浅在沙滩上,我没有葬身大海……
失望,迷惘,痛苦,我黯然神伤!
大海逐渐恢复了平静。涨潮了,但我的小船只能随波飘荡。蓦然间,我看到了几叶疾飞而来的木舟,看到了船夫们手中上下翻飞的双桨。我终于明白,在那惊涛骇浪的关头,在这风平浪静的时刻,我无能为力的缘故——一味依赖着帆,竟没有带上桨!
我终于懂了:帆能助推前进,但决不能代替桨。恍然大悟间,我整理自己的帆樯,找寻自己的双桨,重新上路……
朋友,举一反三地想想,当你泛舟学海,当你置身社会……请记住:来自身外的一切援助都不过是“帆”,而成功,则需要你自己荡起奋斗的双桨!那么朋友,让我们鼓起自信的风帆,荡起奋斗的双桨,找寻自己的希望吧!

点评:文章以仰仗风帆始,把生活中遇到的磨难比作海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航行,以此来表明生活的艰辛。告诉读者:要战胜生活中的凄风苦雨,不能只凭借“帆”这种外在的力量;要想到达理想的彼岸,还要荡起自己奋斗的双桨。本文用比喻手法阐述人生的意义,哲理性很强却不枯燥,有很强的可读性。
佳作展示二
永不言弃 王小宁
丘吉尔说:“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
——题记
即使是一滴水,也会聚集强大的力量;即使是一粒沙,也会义无反顾地与暴风抗争。而我们,拥有有血有肉的阳刚之躯,怎能轻言放弃?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活中的凄风苦雨是对我们的磨炼,无处不在的艰难困苦是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那么,还怕什么?还等什么?世上没有不可抵达的高山,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定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张海迪是不幸的,但在命运受到扼制时,她从没有放弃,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她把一切的不幸、把所有的病痛化作生命的力量。就这样,她乐观地生活、积极地进取,使她的人生熠熠生辉。
贝多芬,一位天才音乐家,却双耳失聪。这无疑是对他致命的打击,可他没有倒下,而是凭着对音乐的特有感悟,终于谱写出闻名世界的《月光奏鸣曲》,成为让世人惊叹的伟大音乐家。
纵观古今中外,在风云人物的背后,无不写满了艰难与困苦,但他们凭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态度,将挫折与失败视为锻造人生的熔炉,将病痛化作磨砺珍珠的沙粒,将“风暴”当作沐浴灵魂的甘露,将黑夜看作黎明的前兆……
初中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挑战。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不应退缩,而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攻克一道道难关;面对生活的磨难,我们不应怨天尤人,而要迎难而上。对于这一切的一切,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只要我们付出,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永不言弃,希望就会实现,梦想就会成真。
让我们抛弃恶习,扬起拼搏的风帆,带上永不言弃的信念,驶向成功的彼岸。只要永不放弃,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点评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开篇以类比、反问的手法提出文章的论题,借用名言、运用比喻加以论证。接着列举中外名人事例、论说初中生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磨难,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结构上,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结尾再次用比喻强化论点,并做到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草在明媚的阳光下成长,小树在甘甜的雨露中成长,小鹿在无垠的原野里成长,鸟儿在广袤的天空中成长,我们在亲人的呵护、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教导下成长。在我们的成长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苦恼;有过对过去的怀念,也有过对长大的渴望;有过对成长的困惑,也有过对未来的憧憬……
请以“我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
写作此题,首先要巧选角度,精心构思。如:可以从单一角度出发,专写“我”成长中经历的挫折或“我”成长中的快乐……也可以从整体角度入手,写“我”是怎样由一个调皮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的少年的。其次,要在叙事中突出“我”的形象。话题为“我的成长”,“我”就是文中的主人公,文中就应该详细地描绘“我”的音容笑貌、动作举止、心理变化。再次,要写好“我”对成长的感悟。如:写“我”成长中经历的挫折,可表达“在挫折中成长,我学会了坚强”这样积极有意义的主题。最后,还可以写校园中“我”的成长故事,可以贴近校园生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表达“我”对初中生活的心声。
◆素材链接
片段采撷: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一位51岁的老教师,双臂张开支撑在桌子上,桌子下面是四个学生。当救援人员发现他们时,老教师已停止了呼吸——他是被楼板砸破头颅而死的。他就是谭千秋老师,他以做教师的责任,以他的生命换取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老师用他的生命演绎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大爱之歌,这是一种精神,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具备的一种品质。
2.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还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二讲:讴歌风土人情
主题阐述
风土人情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气候、礼节、习惯等的总称。记得有首歌唱道: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