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关睢

免费下载《诗经二首》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诗经二首》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免费下载《诗经二首》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免费下载《诗经二首》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免费下载《诗经二首》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理解本单元各课诗歌所表达内容和思想,从而体会春秋、战国、汉、魏、晋这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古体诗各段阶的特点,背诵《诗经二首》、《离骚》第二段、《汉魏晋诗三首》。(记忆)
2.通过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本单元各课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条概括出实现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理解)
3.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本单元各课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评价鉴赏各诗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运用分析用典的艺术手法,分析本单元各典故的艺术手法,从中评价体现诗人的思想感谢情。(运用、分析与评价)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保持高尚情操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时总安排:15课时
《诗经两首》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离骚》重点概括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孔雀东南飞》重点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汉魏晋诗三首》重点学习用典、叠字和以动衬静的手法。均是姊妹课。
《诗经》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诗歌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理解“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1、初中课文回顾
(1)《关 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回顾原有知识
(2)《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所以也叫《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体例分,《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 160 篇,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雅”分大雅与小雅,共105 篇,为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 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的内容作铺垫。“兴”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无法判断出是比还是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合称为“六经”。《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
(二)学习新知识
1、导语: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并简要叙述单元知识要点。
2、自主学习
先听朗诵,再齐读课文,然后自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问题。
(1)字音识记并解释其含义
姝( ) : 。 俟( ) : 。
踟蹰( ) ( ) : 。
贻( ) : 。
娈( ) : 。
炜( ) : 。
怿( ) : 。
洵( ) : 。
shū
美丽

等待
chí
chú
犹豫徘徊

赠送
luán
美好
wěi
红而发光的样子

喜爱
xún
实在
(2)、通假字
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③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女”通“汝”,指荑草)
3、探究学习:
(1)重要概念解析:
人物形象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的艺术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关系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及其与主题思想的联系。
(2)疑难探究
要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简要分析《静女》中青年男女的形象。
【探究整理】本诗通过描绘男女青年约会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男子形象。少女故意躲起来,显得那样天真活泼,少女给男子馈赠礼物,表达了无限深情,使男子爱不释手。而男子“说怿女美”的表现,令其憨厚朴实痴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要点二:分析写作方法
A.《静女》是如何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
【探究整理】本诗是以男子为视角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以及对恋人待他情义之深的宣扬,侧面写出了那位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女子形象,使得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
B.《静女》为什么要分两章来写姑娘给情人送礼物?
【探究整理】诗人分两章来写,既是因为礼物本来就是分前后两次送的,有先有后,更是因为要通过这种送礼物的行为把人物的情绪推向高潮。当小伙子得到静女的第一件礼物时,就已经兴奋不已了,而当再得到静女的第二件礼物时,自会是惊喜万分,普通的荑草也变成了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了。两次传情送信物,把二人浓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强化训练(判断下列句式,并翻译。)
A、俟我于城隅(句式: 句 )
译文:
B、匪女之为美(句式: 句) 译文:
C、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句式: 句 )译文:
状语后置
在城角等我幽会
否定判断
不是你本身美
省略
她躲藏着不出来,急得我挠头徘徊没主意。
(四)选做练习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答案:C (应在主谓之间停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
2、下面对《静女》赏析错误的二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答案:B、一章重写场景,二章重写心理;E、注重细节描写。
B E
3、对《诗经·相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①!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②?
注:①俟(si),等待。 ②遄(chuán),速或快。
A.这首诗三章,每章四句,将那些不知廉耻的贪官污吏、达官贵人揭露得体无完肤,骂了个痛快淋漓,表现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憎恨和鄙视。
B.从思想内容上看,这首诗和《硕鼠》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压迫剥削的不满,但这首诗显得更有思想深度,更有境界。
C.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和《伐檀》都运用了铺陈和比喻的手法,但,《伐檀》还用了起兴手法。
D.《伐檀》《硕鼠》《相鼠》三首诗都有民歌的风俗,同属《诗经》的“国风”,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
答案:《相鼠》是一首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的古民歌,如同原高中老教材的《伐檀》《硕鼠》一样都出自《诗经》的国风。全诗三章,重章叠句。题中四项主要是围绕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设题,解答此类题要善于从已学的相关课文所积累的知识能力中寻求思路并注意作比较阅读。“相鼠”是“有皮、有齿、有体”,而作威作福的统治者是“无仪、无止(即不知耻)、无礼”,诗歌抨击得淋漓尽致,极尽憎恶与鄙视。但是与中学课本篇目《硕鼠》相较,后者的末尾还有“乐土、乐国、乐郊”的理想追求,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乐园。故此《硕鼠)更有思想深度、更有境界。答案应该是B。
《氓》
一、回忆原有知识
  与上一课同。
二、学习新知识
先听朗诵,再齐读课文,然后自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问题。
1、课前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氓之蚩蚩( ) 送子涉淇( )
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
乘彼垝垣( )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 渐车帷裳( )
自我徂尔( ) 靡室劳矣( )
夙兴夜寐( ) 淇水汤汤( )
隰则有泮( )
chī

qiān
qiāng
guǐ yuán
shì
jiù
jiān



shāng
xí pàn
(2)通假辨识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氓之蚩蚩  
⑤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于”通“吁”,叹息)
(“说”通“脱”,解脱)
(“泮”通“畔”,边,岸)
(“蚩”通“媸”,笑嘻嘻的样子)
(“无”通“毋”,不要)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点拨诵读要领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是二二节拍。
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
|
|
|
2、学生朗读。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1)梳理课文结构
①学生讲述故事情节
本文讲女子为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抛弃的故事。
②教师引导归纳结构内容
第一、二章

第三至五章

第六章
追述恋爱生活。
追述婚后生活。
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2)小结:
爱情诗
叙事词
第一人称(恋爱)(婚变) (决绝)
四、课文分析
(一)赏析第一部分
1、字词梳理,解释下列加点字
来即我谋
将子无怒
载笑载言
至于顿丘
(商量)
(愿,请)
(边…边…)
(到)
2、内容分析
(1)教师提问: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1)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2)“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3)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4)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明确:热情、幸福
明确:“赋”,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明确:不是。从她的回忆看,二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二)赏析第二部分
1、学生朗读,梳理字词
2、内容分析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女主人公婚后过着怎样的生活?男子婚后的表现怎样?
引导:“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从这些可以看出女子婚后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对男子专一不二。而男子却一改“蚩蚩”之态,先前的热情没有了。而是朝三暮四,甚至对女子动用暴力。
(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子: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子: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3)如何理解“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两句?
教师引导:《诗经》中常采用比、兴的手法。比,即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往往比兴连用,以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如《关雎》中开篇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对男子追求女子的描写,而“关雎”在此亦有比喻之意,比喻忠贞的爱情。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文章是怎么体现的?
教师指导:分析“于嗟鸠兮……不可脱也”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男子沉浸在爱情中仍然可以解脱,但女子一旦陷入就无法自拔。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戒女子不要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三)赏析第三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思考回答: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从这可以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清醒、刚烈。
太委屈
(四)归纳
1、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恋爱时的情深意切――婚变中的怨恨沉痛 ――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明确:女主人公:热情、温柔、纯真、刚烈、认识清醒;男主人公:性急、热烈、用情不专、暴虐、没有责任心。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的,如男女婚前婚后的表现,男子和女子的对比。
3、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引导思考:(1)“氓”变心的原因是什么?
(2)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注意女子周围人对女子遭遇的态度)
明确:这一婚姻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附录:参考译文
老师按语:这译文很多地方是意译,只作参考,不能作考试的答案,考试是要直译的。
《静女》
文雅的姑娘长得美,约我相会在城楼。暗里躲着不出现,让我想走又不走。文雅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枝红管箫。红色管箫有光泽,我对管箫很喜好。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不是茅草长得美,美人送礼最珍贵。
《氓》
有个青年笑嘻嘻,抱着布币来买丝。其实他不是来买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到达顿丘。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发怒,就把秋天定为婚期吧。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不见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来,喜得我我有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结果都是很吉利。你用车子来接我,我把嫁妆搬男家。
桑树没有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很润泽。唉呀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唉呀姑娘呀,不要对男子迷恋。男子迷恋爱情,还可以解脱。女子迷恋爱情,是不可解脱的。 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坠落。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水势很大,浸湿了车上四周的布幔。我对爱情始终如一,男子却怀二心。男子的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两意。
我多年来做媳妇,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就对我施以凶暴。兄弟不知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在讥笑。我静下心想一想,自身感到很悲伤。
本想与你百年偕老,如今年老了使我产生怨恨。淇水也有岸,沼泽总有边。少年时代多欢乐,有说有笑真和悦。当年誓言多诚恳,不想现在变了心。违反誓言不念情,就让这场爱情了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