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免费下载教学原创《20.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部编本)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教学原创《20.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部编本)免费下载教学原创《20.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部编本)免费下载教学原创《20.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部编本)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1)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千米,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千米,东西宽约13千米。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 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恍然如玉。所以,人们又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2)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名师导学
2.内容梳理

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巧妙地展示了丽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名师导学
2.内容梳理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xuān huá( )着扑向山下。
(2)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tiào wàng( )远山。
(3)我看见了潭边的tíng tái lóu gé( ),看见了花与树。
(4)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 )啊。
喧哗
眺望
亭台楼阁
目眩神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座山安稳地矗立在水之湄,不以巍峨震慑我,不以奇奥眩惑我。
B.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波光潋滟,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小吴同学只要生活、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都会虚心向同学们不耻下问。
D.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C
名师导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把“发展成熟”改为“成熟发展”)
B.笑对挫折,战胜困难,会让你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收获到柳暗花明的喜悦,领悟到一览众山小的别样风光。(把“领悟”改为“领略”)
C.与书为伴,能够使我们的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完善。(把语序调整为“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
D.人生就是如此,虽然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便只能终生碌碌无为;而一旦找准契合自己的最佳位置,便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把“虽然”改为“如果”)
A
名师导练
4.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一个有志气从困境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容小觑的。让我们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站出自己博大的襟怀!
礁石
在海浪的咬噬里
站成庄严的冷峻
梅花
名师导练
在冰雪的苦寒中
站成耀眼的孤傲
名师导练
课内精读
①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②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名师导练
③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
名师导练
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名师导练
④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名师导练
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以什么为线索从哪些方面描写丽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①段中的第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从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古城建筑和淳朴的人文风情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丽江的美。
结构上:“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承接上文,“回到了玉河”引出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内容上:交代了一滴水的行踪,使得行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名师导练
7.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丽江的美,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连用四个“经过”,巧妙选取了银器、翡翠、纳西音乐、东巴象形文字等极富纳西族民族特色的事物,构成了一副热闹勤奋的市井民俗图,展示了丽江的人文风情和地域特色。
名师导练
(2)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丽江夜晚的美好平和与人们内心的淳朴愉悦,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
名师导练
8.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巧妙地展示了丽江的人文风情,选文写了哪些民众活动?表现了怎样的民俗风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浇花人在院子里给兰花浇水,表现了平和、悠然的人文风情;②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表现了恬静、和谐的人文风情;③游客眺望远山,客人和主人大声交谈,宾主交流表现了热情、融洽的人文风情;④游客聚集茶楼酒吧欢笑与歌唱,表现了热烈、愉快的人文风情。
课外延伸
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
课外延伸
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
课外延伸
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
课外延伸
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
课外延伸
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课外延伸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
课外延伸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⑪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课外延伸
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
回眸郁孤台
课外延伸
2.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文“凝目远眺”,从而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课外延伸
3.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课外延伸
4.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6分)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
课外延伸
5.“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4分)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醉翁亭,欧阳修为之写《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
示例二:滕王阁,王勃为之写《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