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24.唐诗二首》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24.唐诗二首》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24.唐诗二首》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24.唐诗二首》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24.唐诗二首》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24.唐诗二首》ppt课件免费下载
唐诗二首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新课导入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全景》
新课导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新课导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
歌,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整体感知
了解文体
挂 罥    塘 坳     俄 顷    布 衾

丧 乱    踏 里 裂    庇     突 兀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
读准字音
juàn
táng
ào
qǐng

liè



sāng
qīn
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三”“洒”“挂”“飘”“老”“忍”“抱” 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 “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
  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千万” “大庇” “寒士” “呜呼” “何时” “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心存社稷、意念苍生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情意。
掌握诗歌朗读节奏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深秋八月,狂风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飘飞,飞过浣花溪,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枝头,低的落在水塘和水边地里。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狠心这样当面做盗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声来了,只好回来靠着手杖自己叹气。
整体感知
理解诗歌大意
一会儿狂风停息,乌云像墨一样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黄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水,床上没干燥 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岳一样呢?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种宽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杜甫草堂
1.题目说茅屋被秋风吹破了,诗人在诗歌第一节用了一个词来描写秋风的情状,请找出来。
局部探究
赏析第一节诗
“怒号”。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茅屋
局部探究
赏析第一节诗
“卷”字能让人们想起“旱地拔葱”,很形象化,有力度。
局部探究
2.“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赏析第一节诗
茅屋
局部探究
赏析第一节诗
还有“飞”“洒”“挂 ”“飘转”“沉”等动词。这些动词形象刻画了茅草漫天飞扬的动感画面。
局部探究
3.第一节中还有一系列的动词,找出来,品味其作用?
秋风破屋(描写)。
4.你能给这节诗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吗?
赏析第一节诗
影视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节
局部探究
赏析第一节诗
局部探究
赏析第二节诗
诗人发怒、着急但又无可奈何。
1.诗的第一节已经为我们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景象,那么诗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情怎样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局部探究
赏析第二节诗
这是写心情。颠沛流离催人老,诗人心力憔悴,倍感未老先衰。
局部探究
赏析第二节诗
2.着急和无奈之下,诗人叹声说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那用“老”来自况,是否准确呢?
一叹自己命途多舛,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同病之人之苦,同是饥寒交迫;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局部探究
赏析第二节诗
4.“归来倚仗自叹息”,诗人到底在叹息什么?
5.模仿上一节拟的标题,给本节诗拟个标题。
群童抢茅(记叙)。
茅草
局部探究
赏析第二节诗
3.大家猜想一下,群童“公然”“抱茅”是用来做什么?仅仅是调皮,在戏耍这个老头吗?
局部探究
赏析第二节诗
诗人用茅草盖茅屋,群童或许也是用来做茅屋的,也有可能当柴火烧。总之,可见诗人周边生活的也是穷人。
局部探究
赏析第二节诗
影视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节
长夜无眠。“何由彻”可以看出很难受。
局部探究
赏析第三节诗
2.诗中哪些描写交代了 “何由彻”的原因?
“冷似铁”一个比喻就刻画出了布被的硬与冷。“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又冷又湿。
1.这个夜晚,杜甫一家过得怎样?
原因是棉被使用多年既破又脏。足以见出杜甫生活的贫困,也见出“丧乱”给平民带来的苦难有多深。
局部探究
赏析第三节诗
3.“雨脚如麻”是由于“秋风破屋”,那么“布衾”“冷似铁”是为什么呢?
冷湿难耐(描写)。
4.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节诗。
局部探究
赏析第三节诗
影视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局部探究
赏析第四节诗
1.这么一个冷与湿交加的无眠的夜晚,诗人联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节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局部探究
赏析第四节诗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什么意思呢?
局部探究
赏析第四节诗
如何能得到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受冷受冻的人都喜笑颜开!我屋独破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4.这样推己及人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局部探究
赏析第四节诗
3.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祈求广厦(抒情)。
一个忧国忧民的伟丈夫,一个典型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读书人。
影视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四节
局部探究
赏析第四节诗
影视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总结拓展
诗歌前三节以描写、叙事为主,叙写了秋风破茅的情景,第四节以抒情为主,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总结拓展
总结
2.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总结拓展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写一篇以“杜甫的忧国忧民”为主题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作业设计
第一节——秋风破屋(描写)
第二节——群童抢茅(记叙)
第三节——冷湿难耐(描写)
第四节——祈求广厦(抒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忧国忧民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卖炭翁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导入新课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
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
影视课文《卖炭翁》
鬓   辗   辙   两 骑   敕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
读准字音
bìn
niǎn
zhé

chì
薪:
辗:
骑:
敕:
叱:
直:
整体感知
柴。
通“碾”,轧。
骑马的人。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吆喝。
通“值”,价格。
整体感知
烧炭
这是一首叙事诗。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整体感知
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及被掠夺的故事。
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局部探究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终南山
局部探究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这样写有什么好?
局部探究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局部探究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十指黑
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一问一答,文势跌宕起伏。
局部探究
3.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诗。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局部探究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两句诗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局部探究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卖炭翁的?“一尺雪”说明了什么?“碾冰辙”说明了什么?
局部探究
运炭部分(第7-12句)
行动。雪大,路必难行。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局部探究
运炭部分(第7-12句)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
局部探究
2.“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
运炭部分(第7-12句)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局部探究
3.“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运炭部分(第7-12句)
这两部分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诗人分别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
局部探究
运炭部分(第7-12句)
“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
局部探究
1.“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
局部探究

使
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这就同蓬头垢面、老态龙钟的卖炭翁形成了鲜明对比。
局部探究
2.“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对比卖炭翁的形象进行分析。
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局部探究
3.在诗句中找出描写他们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这些动作中读出了什么?
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局部探究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言炭的数量之多,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半匹红绡一丈绫。”“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
局部探究
5.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诗人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任意勒索、疯狂的公然掠夺。
局部探究
6.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影视课文《卖炭翁》
总结拓展
1 .诗中塑造了哪些形象?各有何特点?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什么?
  2 .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拓展:卖炭翁遭到宫使掠夺之后,在回家的路上会想到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总结拓展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将《卖炭翁》改写成一个500字左右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 悲苦 —— 同情
描写 对比
宫 使 —— 霸道 —— 讽刺
板书设计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