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 8*、红楼春趣

  • 格式:  DOC
  • 大小:  317K    3页
  • 时间:  2020-02

部编版(统编)五下语文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8红楼春趣


《红楼春趣》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七十回。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通过对古典名著“点”的学习,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优秀文本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典作品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这是一篇自学课文,学生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内容。在交流环节,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迅速融入课文。

1.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时间让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答案。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视频,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通过个性赏析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施展个性的空间。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
3.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整体把握—讨论交流—结论
(2)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本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重点
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
难点
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教师:“宝黛放风筝”的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以对文本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1课时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1.大家看这些是什么?(课件出示一组风筝图片)很多同学都放过风筝,但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放风筝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感受一下宝玉、黛玉等人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2.走进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播放“宝黛放风筝”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检查正音。(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课生字)
3.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标注出来。
(宝玉、紫鹃、探春、黛玉、宝钗、翠墨、晴雯、宝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述了宝玉、黛玉与众姐妹以及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事。)
2.课文中出现了这么多人物,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宝玉)
3.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①善良、大气。捡到别人的风筝,要还给主人;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了,自己一次都没放过也不生气。②顽皮、率真。美人风筝放不起来,便急得汗都出来了;众人笑他,他便把风筝摔在地上,指责风筝。)
4.除了宝玉,还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分析。(学生答,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出示句子“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一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飖飖”是风筝在空中随风摇摆的意思,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不能换。)
(2)“鸡蛋”、“黑星儿”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3)“一时”“一展眼”“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说明风筝断线后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至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表达了宝玉、黛玉及众姐妹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小组交流。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学们课后可以读读其他片段,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红楼春趣
放风筝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宝玉、黛玉和众姐妹们在大观园放大鱼、美人、凤凰、大雁等各种风筝的情景。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中心人物,对于宝玉的性格也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就需要老师点拨。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分析其他的人物形象。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