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断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断章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断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3、理解并分析短诗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特点便突出体现在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现代诗《断章》中。  
二、解读《断章》 
1、介绍作家作品(PPT)
卞之琳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2、整体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
三、问题探究:
1、《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2、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你说呢?
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PPT)
3、学生分组讨论,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请组长汇报本组解读《断章》的总体情况(PPT) 
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四、作业: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当场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