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读句子,写词语。
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当地的特产。他送给奶奶 áo  zhōu(             )用的和田大枣,送给爷爷吃jiǎo zi(             )用的山西chén cù(             ),送给表弟河北迁西的bǎn  lì(             ),送给外婆四川泸州的zhú kuài(             ),还给我和妹妹带回农家纸糊的fēnɡ zhenɡ(             )……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毛泽东传(chuán zhuàn)》记录了一代伟人的传(chuán zhuàn)奇故事。
2.听着年轻的父亲为哄(hōnɡ hǒnɡ)女儿开心讲的笑话,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哄(hōnɡ hǒnɡ)堂大笑。
3.在藏(cánɡ zànɡ)戏数百年的历史中,隐藏(cánɡ zànɡ)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中“章”的意思是(     )
A.文章	 B.花纹      C.章法      D.秩序
四、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回大地,到处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
B.他们俩付出的努力不一样,最终各自的收获也就截然不同。
C.他讲的故事太感人,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D.零七八碎的东西装满了他的房间。
五、“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E. 圣诞节
六、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随(    )所(    )    (    )歌(    )舞   
(    )面(    )刀      行(    )积(    )
(    )无所(    )    (    )无分(    )
青(    )獠(    )      万(    )更(    )
1.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词语中“富可敌国”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要求填空。    [来源:Z|xx|k.Com]
(1)甘:__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__,部首为________,共有________画。“甘”在字典中的解释为:①甜;②甘心、自愿。“不甘失败”的“甘”应取解释________;“同甘共苦”的“甘”应取解释________。    
(2)延:__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__,音节为________,部首为________,第4笔是________。“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延长;②推迟;③引进,请。“故意迟延”的“延”应取解释________;“延年益寿”的“延”应取解释________。
八、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
(2)《寒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
(3)《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要趁青春年少,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4)《北京的春节》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腊八、________、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写得详细,过小年、正月初六等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腊八粥》中“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八儿盼粥时的________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十、选字组词
1.惜 腊 蜡
爱(    )       (    )烛       (    )月
2.栗 粟 要
(    )求        板(    )        (    )米
3.稠 绸 雕
(    )刻        (    )缎         (    )密
十一、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不仅……也       虽然……但是
(1)他的身体______被病魔牢牢地钉在轮椅上,______他的思维却在宇宙深处自由地飞翔。
(2)一个人______有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_______有可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3)织女对孩子们说天上_______富丽堂皇,_______没有人间自由自在,她不喜欢。
(4)霍金_______为科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_______为世人树立了顽/强搏斗、扭转命运的光辉榜样。
十二、下列对联吟咏的各是古代哪位诗人?
(1)一对忧国忧民目,一双写实写史手。____________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____________
十三、课内外对比阅读。
/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元宵节时的热闹景象/?请用“     ”画出来。[来源:学_科_网]
3.北京的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几百盏”说明灯的_______,“各形各色”说明灯的________。作者着力描写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对   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馆。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衰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ào),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也是(粗野  粗鄙)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纸短情长   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迟   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本文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照__________顺写的,全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但是为什么“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习作与表达。
人间的真情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肯定也感受过来自朋友、老师、同学、家人、其它陌生人的情谊,也许只是短短一瞬,却让你久久难忘。请你选择一件或两件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
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400字左右;
2、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一、熬粥    饺子    陈醋    板栗    竹筷    风筝    
二、zhuàn√ chuán√ 
hǒnɡ√ hōnɡ√ 
zànɡ√ cánɡ√
三、B
四、C
五、B
六、心    欲    能    善    两    三    善    德    一    有    身    文    面    牙    象    新    青面獠牙    一无所有    
七、(1)独体字    G    一    5    ②    ①    
(2)半包围    Y    yán    廴    L    ②    ①    
八、(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3)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呀!(或: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呀!)    
(4)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忙于学业的大孩子,牙齿脱落的老孩子,想起糖葫芦,谁不是嘴里就立刻分泌口水呢。    
九、(1)地白    凄清    
(2)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时间    除夕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利于读者加深对老北京春节习俗的了解与认识    
(5)夸张    急切    
十、1.惜    蜡    腊    2.要    栗    粟    3雕    绸    稠    
十一、(1)虽然    但是    (2)如果    就    (3)虽然    但是    (4)不仅    也    
十二、(1)杜甫 [解析]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史诗”。   
 (2)李白 [解析]“力士”是高力士,“贵妃”是杨贵妃,暗示生活在唐高宗时;“豪/气”、“仙才”道出了他的诗风豪放,应该是“诗仙”李白。    
十三、1.元宵节的情景
2.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3.赏花灯、吃元宵。
4.数量多    种类多    美好快乐的日子    
十四、1.应和  粗野  情深意长   推移[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2.时间    先总后分    
3.比喻    音响中的民歌    扎红绸的大白莱    作者认为现在音响中的民歌已经没有了那种质朴    
/4.因为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翁明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的童年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
5.表达了作者对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怀想和赞美。
十五、示例: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微笑,‘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一天,风和日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鼓楼逛街。一路上,春风欢笑着,奔跑着。我看见:花儿梳理着辫子;小草舒展着身体;大树挥舞着胳膊;小鸟自由的飞翔;白云翩翩起舞……我的心情格外好。[来源:Z|xx|k.Com]
到了鼓楼附近,有一个阿姨/左手拎着一大袋的东西,右手抱着一个孩子,她吃力地往家里走着。爸爸看见了,打算帮她一把,妈妈阻止说:“不要去了,一会儿人家还以为你是骗子,要抢劫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还是少管得好!”我说:“就是就是。”爸爸听了,扭头看了看那个阿姨,又想了想,说:“不行,我还是得帮她。”说着,便快步跑到那位阿姨前面,只见爸爸对她说:“我来帮你吧。”就拿过她手中的袋子,跟她走。我和妈妈也追了上去,到了那位阿姨家后,爸爸放下袋子/,阿姨连忙说:“谢谢,你真是一个好人。”爸爸笑笑说:“举手之劳,何须挂齿。”说完,就和我们一起去鼓楼了。
我对爸爸说:“爸爸,你太棒了。”妈妈也为爸爸鼓起了掌。
爸爸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敬佩。我也相信,当我爸爸拿起袋子时,那位阿姨心中一定多了几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