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 第3课:土地改革

  • 格式:  DOC
  • 大小:  124K    3页
  • 时间:  2020-05

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历史公开课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程标准】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材分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土地改革不太熟悉,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读资料、看录像、分析问题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教师设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并展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图片,指出土地改革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措施。
以疑问作为开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12——13内容,了解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内容,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教师出示《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表格,学生读表格,思考回答问题: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引出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指导学生对其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指导学生再次阅读P12——13课文,回答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读表格能力,及发现问题能力。


土地改革的意义
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
出示几则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向学生简介《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后解答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
时刻
教师播放《土地改革》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让学生体验农民的喜悦心情,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

警钟
长鸣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第一大案。
思考:
此事对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你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1950年颁布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2、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3、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