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

免费下载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7 开国大典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协商、汇集、预定、爆发”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重点
通过朗读文中场面描写的词语,感受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1.字词教学
(1)本课的生字较多,“栏”是边音,“盏、帜、制、射”是翘舌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爆、隆”这两个字:“爆”注意右下方不是“水”字;“隆”不要漏写“生”上的短横。(2)本课的生词,可以分类解决。一类是专用名词,如“旗帜”“制服”“坦克”,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或者要求学生预习时查字(词)典解决。另一类词语,如“排山倒海”“雄伟”,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解决。
2.阅读理解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中国人民在近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所感受;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场面,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朗读和想象的情境、场面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中领会情感。可以先着重练习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进而朗读全段、全篇。
3.表达运用
在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挑选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以记者的身份向大家做现场报道。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毛泽东同志的资料、中国人民屈辱史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和同学一起交流。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典礼、观礼台、电钮”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回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同学们, 1949年10月1日,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因为在这一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了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探究课题。
(1)板书课题,强调“典”字的书写。齐读课题。
(2)谁能说说“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3)激发情感,再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孩子们,看到这四个字,你们的心情如何?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学生按自读提示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交流自读成果。
课件出示:
盏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
(1)学生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强调字音。注意“栏”是边音,“盏、帜、制、射”是翘舌音。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师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3)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1~4)(5~10)(11~13)(14~15)
师追问: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抓住重点能力和提炼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本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概括课文场面描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三、走入会场,初识场面描写
1.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前的会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看看你了解到典礼前的哪些情况?
2.学生交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人员总数、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群众入场的队伍当中。
课件出示: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1)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急切)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直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直接奔向)
(2)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急切;从你的朗读中,我还感受到了这急切之中所蕴含的兴奋。让我们都来读读这个句子,一起去感受人们那份急切而又期待的心情吧!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去读,在课堂交流中,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同时,抓住“直奔”这个词语,感受人们急切而又期待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四、布置作业,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爆、隆”这两个字,强调“爆”右下方不是“水”字,“隆”不要漏写“生”上的短横。
(2)教师示范写部分易错生字,如“隆、爆”等字。
(3)学生交流注意事项后书写。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将文章读熟。
【设计意图】
对易错字作重点强调,有助于学生巩固字形,强化记忆。虽然是高年级,但对生字不能忽视,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开国大典》,一起重温那庄严盛大的历史时刻。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2.回顾旧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回顾课文,想想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
指名答: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设计意图】
回顾四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聚焦“典礼”,感受盛况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典礼仪式,感受一下会场热烈、庄严的气氛。
1.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汇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①“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
②体会“三十万、一齐”。
A.三十万人有多少?你能想象得到吗?
B.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有人指挥吗?没有人指挥,却做了相同的动作,这说明什么?
C.一齐投向主席台,看谁?终于见到毛主席了,心情怎样?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激动、喜悦、热爱领袖)
D.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过渡:文中还有没有描写人们热爱领袖的句子?
(2)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①你知道这掌声想要表达什么吗?是啊,尽管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热爱领袖的心却是相同的。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学生交流资料)
③读句子,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吧!
④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这位当年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他说当时他就在天安门东侧,当时他的表现是激动得眼泪流个不停,高兴得蹦啊跳啊。(可配图)
⑤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人群中的一员,你会是怎样的表现呢?再读这两句话,表达出对主席的爱戴。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和录音。)
②品析两个“一齐”。你从两个“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第一句中的“一齐”,体会到人很多,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是多么壮观的场面。
生2:第二句中的“一齐”说明全中国人的心是一样的。
师:此时此刻,这就叫“万众一心”。
③生自读、体会、想象。
谁能把这段话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闭目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这声音传到了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锣打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呼,为人民的解放而庆祝。
生2:这声音传到了农村,村前村后,田间地头,到处锣鼓喧天,人们前呼后拥,欢呼着,高喊着,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生3:这声音传到了学校,同学们拿着鲜花,挥舞彩带,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
④读出激动、兴奋之情。是啊,从城市到农村,解放了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了起来!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读,看谁能把人民欢悦的情感读出来。(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⑤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播放视频:圆明园的毁灭和南京大屠杀)
⑥联系视频,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1:中国曾被帝国主义侵占,租界中上海外滩公园大门口还挂着告示牌“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生2:以前,中国被迫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一些领土也被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⑦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课件出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分组读,一起读。把自己的自豪表现出来吧。这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
(4)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你从“瞻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瞻仰”指恭恭敬敬地看。表达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崇敬之情。
②谈谈对“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品析表现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不仅领略了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还感受到了庄严而热烈的会场气氛。
【设计意图】
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触动学生积淀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去想象场面情景,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才能读出兴奋、激动、自豪之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观看“阅兵”,领悟写法
过渡:热烈而庄严的典礼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的“阅兵式”又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2.学生交流。
(1)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2)播放视频,感受场面。(播放1949年阅兵式视频)
(3)有感情地朗读文段,再现盛大隆重的阅兵场面。
3.教师小结: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面,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自豪的感情。
【设计意图】
这些描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层次清楚、突出气氛。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抓住细节,反复品味,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质疑解惑,深读课文
1.读课文第14、15自然段。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师生共同解惑。
2.纵观全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如:为什么礼炮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设计意图】
课堂上“动”“静”应和谐。前面是热血沸腾地诵读,这里是安静深入地思考。“静思”“ 深思”才能生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五、口语表达,复述场面
1.挑选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以记者的身份向大家做现场报道。
2.自己练说。
3.指名说。




1.看一看。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认真观看,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种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想一想。结合课文第7自然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句话,让学生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这声音传到了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锣打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呼,为人民的解放而庆祝。有的学生说这声音传到了农村,村前村后,田间地头,到处锣鼓喧天,人们前呼后应,欢呼着,高喊着,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学生训练语言的机会增多了,情感也得以交融,朗读起来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3.说一说。在读熟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挑选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以记者的身份向大家做现场报道。学生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