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行路难(其一)

  • 格式:  DOC
  • 大小:  61K    6页
  • 时间:  2020-09

免费下载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上语文)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13 诗词三首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首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背诵积累诗歌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三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把握各首诗歌的名句;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词;
情感与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诵读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赏析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改写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行路难》(其一)
一、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二、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诗。
三、朗读理解诗意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④,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⑤。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⑧,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济/沧海⑧。
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金酒杯。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③玉盘:玉制的盘子。珍羞:精美的食品。羞:同“馐”。直:同“值”。
④箸(zhù):筷子。
⑤太行(há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
⑥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⑦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⑧歧路:叉路。
⑨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⑩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沧海:大海。
[韵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层次内容分析:
这首诗其十四句,八十二字,按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层:
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
(停、投、扳、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三层(七、八两句)
——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吕尚,八十岁在磻(pán)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四层(九至十二句)——感叹世路艰难。
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五层(十三、十四句)——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希望。
五、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也表现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找出诗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全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设宴送行,表达出对诗人的浓厚的友情。前两句写酒宴的还丰盛:金质的酒杯盛满清澈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质的盘子装满珍奇的食品,价值万钱。面对如果丰盛的酒宴,诗人应该畅怀痛饮,可诗人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这一细节描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说明诗中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
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六、探究写法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 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 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说仕途艰难。
3.用典——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的盛宴;
“停杯投箸”、“扳剑四顾”——与饮宴场面不协调的举动,显示出内心苦闷抑郁;
“冰塞川”、“雪满山”——再抒英雄失意的苦闷;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神游千古,以此自慰自勉,情调极趋昂扬、明朗。
“行路难……”——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当面对压抑、无路可走的社会时,心情又顿时由开朗变为阴沉,从昂奋跌向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七、诗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冰塞长川,雪满群山——鲍照《舞鹤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沧海的憧憬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梁园吟》
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八、课外拓展
拟行路难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
听音频朗读
这是一首赠答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zhé)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走近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
与王叔文、王伾 、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
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三、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四、阅读理解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痛苦、寂寞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故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第二课时
学习《水调歌头》
一、听音频朗读
二、走近苏东坡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代表作有:《东坡乐府》,存词三百余首。主要代表作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浣溪纱》、《念奴娇》、《水龙吟》等。
三、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四、感知诗歌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望月写景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下片大意——怀人抒情
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什么?
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整体感知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了什么之语?
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写其中一首诗词。

板书设计
行路难 赏析 情感 诵读
停、投、拔、顾 忧郁悲愤 低沉失落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 矛盾痛苦 忧伤彷徨
两典故 不甘消沉 昂扬憧憬
三字短句 进退失据 短促埋怨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 乐观豪迈 高亢自信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酬乐天扬州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见赠》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水乳交融
(酬赠诗)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
上阕 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水调歌头》 情趣盎然
下阕 月照无眠 不应有恨 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
人有离合 千里婵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