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无题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题

  • 格式:  DOC
  • 大小:  68K    11页
  • 时间:  2020-09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无题教学设计教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无 题》
李 商 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
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课时
教学方法:
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
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1. 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3岁,父罢职到江南绍兴、镇江做幕僚。10岁时父亲去世,离开江南,在荥阳待了两年,后迁洛阳。12-17岁前,一面读书,一面作短工零活(抄写)。“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生人穷困,闻见所无。”(《与裴氏姊书》)。对没落贵族的嗟叹,对死去亲人的缅忆,对穷困生活的感伤,形成极度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一个少年是残酷的,难以承受的,也影响了其心理形成,这与日后的仕途坎坷汇合,不仅成为李商隐晚年虔心向佛的伏根,也是他诗歌多感伤成分的现实基础。
2.十年应举期(828应举—837登第)。遇到了一个影响商隐一生的重要人物令狐楚。令狐楚,文宗时朝廷元老,骈文甚至与韩文、杜诗并称。其任天平军节度使时辟年仅18岁的商隐为巡官,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传授作文技巧,每去京城应考,“岁给资装”,每有宴会,必带商隐参加,备加揄扬,“人誉公怜,人僭公骂。”令狐楚去世,商隐痛不欲生:“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商隐登第,有令狐楚托主考官高楷的功劳,但实际上仍是令狐楚的面子。与令狐的关系,在日后又成为商隐一个沉重的心理重压。
3.长安为中心的求仕活动时期(838—847)。商隐中进士不久,便到泾原(甘肃泾州)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做幕僚,娶王小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中进士后,要由吏部“释褐”考试合格才能放官,由于牛党排挤,李落选,回泾原作《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登楼。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 雏竟未休。
839年,终于考试入选,授秘书省校书郎,但再遭打击,外调弘农(河南灵宝)尉。不久,与上司发生冲突,请长假返京。此后,人事浮沉,在各种小官上变化,却从未官及七品。
4.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时期(847—858)。847年,商隐入桂州刺史郑亚幕府,848年,就徐州幕,851年妻王氏病逝。852年,入梓州刺史幕。这一时期,诗人身心少有舒散,妻去世后,虔心佛教。46岁时死在荥阳。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诗人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种身世经历对其思想和创作无疑产生了深刻影响。“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其艺术创造为悲剧气氛所笼罩,而这又典型地体现在其爱腔诗,尤其是无题诗中。
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三、作者作品
(一)、分类:
关于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的诗歌今存六百多首,有《玉溪生诗集》,文则称《樊南文集》。他的诗文俱有成就,而以诗的影响为大。其六百多首诗,内容广泛,大致有以下几类:
1、 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有代表性的如《行次西郊一百韵》,被称为是杜甫《北征》之流亚。此外如《有感》二首、《重有感二首》等,都是能表现他对现实政治的看法与态度的诗歌。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写的又多又好,大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揭露、讽刺最高统治者骄奢昏聩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的。如《龙池》、《瑶池》、《咏史》、《马嵬》、《齐宫词》、《隋宫》等。
3、咏物之作。如《流莺》、《蝉》等。
4、无题诗。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有创造性、艺术上最完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类。这类诗的寓意含蓄,诗意朦胧,故而吸引了无数的读者、研究者的兴趣。
(1)、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李商隐爱情诗约近一百首,差不多占其现存诗的六分之一。这些爱情诗标以《无题》的有23首,用诗里首句句首二字或句中二字作题的,其实也等于无题的有40首,总计63首,占现存李商隐诗的十分之一。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二)、艺术特征: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2、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3、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四、写作背景:
据说,在王屋山主峰玉阳山有东西对峙的两座山峰,其上各有一座道观,东玉阳山叫灵都观,西玉阳山叫清都观。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叫宋华阳的女道士,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李商隐有诗《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曲折地证明了这件爱情。后来他们的恋情被发现了,李商隐的被逐下山,宋华阳怀孕被遣返回宫。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本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五、诗歌解读:
【深山倾情】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 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一)、注释
(1)、画楼:雕饰华美的楼。桂堂:用桂花香熏过的厅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灵物,它的角的顶端和底部之间有白色的线(角质层)相连。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
(7)、应官:犹上班。到衙门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二)、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三)、具体讲解:
1、首联“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包含哪些物象?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星辰、风、画楼和桂堂四个意象,作者含蓄简练地写出了昨天与今天、现实与回忆两种不同的情景:昨夜又回,满天星斗,清风拂面—幸福时光;今晚景色依旧,画楼和桂堂,两人却已是咫尺天涯—分隔两地。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追忆往事,表达哀怨。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蕴涵着诗人对韶光易逝、盛筵难再的感慨
2.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千古名句,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以灵犀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现实是无飞翼,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有灵犀,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比兴手法, 悲喜交集。
这两句似是抒写自己的矛盾心理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去冲破阻拦与情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这两句诗情感真挚,写得既形象又概括,深受人们喜爱它和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样,成了流传不绝的情诗名句。
3、颈联“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描写宴会情景)
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是宴会游戏 ;酒暖--暖度感觉;灯红--色调热烈,环境 温和安逸,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
4、如何理解“春酒暖”和“蜡灯红”?
明确:“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我们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以理解为昨夜的宴会的情景,也可以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凄清寂寞。
5、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主要表达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1)、“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怎样的心情?
包含了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
(2)、“嗟”字写出了什么样的慨叹?
一个“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感,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
(3)、“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颈联回忆昨夜与情人聚宴的情景,尾联写正当诗人兴高采烈之时,却被催促前去工作诗人慨叹自己如随风摆动的蓬草,恋情的阻隔,官场的沉沦,使整首诗在欢快色彩中透着淡淡的忧郁和伤感。
6、诗歌中哪些诗句的情景是回忆想象的?哪些是眼前真实的情形?
明确:本首诗首联和颈联是回忆想象,是虚写;颔联和尾联是眼前真实的情景,是实写。首联明写昨夜,颔联似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现境,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又转写对昨夜宴席的回忆,尾联又回到自己。这使得全诗虚实相生,富于变化,并且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李商隐的无题诗,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内容。
7、小结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抒情含蓄委婉,比喻贴切生动,对仗精巧工稳。(ppt)
六、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七、艺术特色:
1.虚实相生、富于变化
这首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处境联想。颔联似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道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再回到自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得这首用赋法写成的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读者感到困惑。其实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
2.用语清新,比喻新奇
整首诗语言流畅,不用奇字,不用新词。如首联用平淡的语言写出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充满着温馨的气息。星辰和风的点燃,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美丽、富于暗示性的环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结句又以“转蓬”来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十分贴切而生动。
八、补充:无题诗的意象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意象群类。
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一类是从现实生活(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中提出的,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
无题诗中神仙一类的意象远远多于同时代的其他爱情诗。而这类意象常常可作多种解释(既可视为仙境、亦可喻为道观、又可象征宫廷),这也是无题诗意旨隐约迷离的原因之一。
无题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深沉的社会蕴涵、浓烈而凄清的情感基调、闪烁不定的意象特征,以及精整工巧的语言风姿,共同构成了无题诗沉博绝丽的特质,使它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束幽艳别致的“秋花”。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而且留给读者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九、扩展阅读
李商隐情诗名句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无题六首(其三 )》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十、课后思考
1、本诗如何表现相思之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写相思之情。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以灵犀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
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现实是无飞翼,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比兴手法, 悲喜交集。这两句似是抒写自己的矛盾心理。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去冲破阻拦与情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这两句诗情感真挚,写得既形象又概括,深受人们喜爱它和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样,成了流传不绝的情诗名句。
2、结合本诗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
(1)、诗意可意会不可言传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这类诗多数抒写爱情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带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最明显的特征是带有浓厚的感伤贺朦胧的意境。诗中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一种情绪;不是一幅时间、地点可考的画面,而是一种空灵缥缈、难以把握的情境。从一定程度上说,《无题》诗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
(2)、虚实相生、富于变化
这首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处境联想。颔联似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道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再回到自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得这首用赋法写成的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人感到困惑。这首诗歌由星辰、夜风到画楼、桂堂,由春酒、蜡灯到走马、兰台,由实有之景物到虚拟的期盼,诗意随着诗人心绪和想象的转移而转移,不完全按照时空的顺序先后排列。其实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
(3)、主观性和抒情性也是《无题》诗明显的特征,有些虽然描写了曾经历过的事件,但其着墨点仍在主观的抒情。“昨夜星辰昨夜风”一首表面上看描写了一个席上相遇、两情相通而终又间隔的爱情故事,但诗人却重在表现“昨夜星辰昨夜风”的温馨氛围和在灯红酒暖的宴席间心灵默契、转而又身隔天涯的怅惘。
(4)、在抒情时善于表达复杂微妙的内心状态也是《无题》诗的重要特征,与此相关,《无题》诗用语清新,大量使用象征的手法,并且比喻或写实水乳交融 。
整首诗语言流畅,不用奇字,不用新词。如首联用平淡的语言写出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充满着温馨的气息。星辰和风的点燃,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美丽、富于暗示性的环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