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并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力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增加学生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写父母之爱的诗歌及名言。连续一周观察父母的爱体现在哪里并写日记。
学生完成前测,教师分析前测。
1、你愿意写关于父母之爱的习作吗?为什么?
2、你认为怎样能把父母的爱写得真挚感人?
学情分析:
本组有《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四篇抒写父母之爱的课文。其中,既有大灾难前彰显的父爱,也有平凡生活中体现的母爱;既有慈祥的爱,也有严厉的爱。五年级学生学习本组课文可以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但是让他们自己写父母之爱的习作,往往写不具体,不感人,缺乏章法。这几篇课文会引导学生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这次习作也会促进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增加学生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基于此理念和学生实际水平,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自由选写,小组评析,集体展示等活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回顾生活中体现父母之爱的事例,并指导学生把事例写具体。
2、引导学生从本组课文中提炼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父母的爱,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践行。
3、鼓励学生创新习作,在评价中提高习作水平,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以教师深情清唱《献给母亲的歌》,创设情谊融融的氛围,引发学生相关回忆,引领他们进入生活情境。
2、交流法
学生针对习作要求,各抒已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3、分层评点法
学生针对一段或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习他人之长,反思自己不足,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4、示范法
教师自写下水文,示意学生作文是自己表达的需要,是真情流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等理念。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父母的爱写得具体感人。
教学难点:
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提高习作水平。
板书预设:
事例 写具体
父 语言描写 真
母 神态描写 情
的 动作描写 实
爱 细节描写 感
… …
导入语:今天星期一,同学们你们的心是不是还沉浸在周六日的自由松散中呀?收回来吧,把心安放在课堂上。有句话说得好:心在哪儿智慧就在哪儿。老师给大家唱支歌儿,你听着歌,看着歌词,浮躁的心情就会沉静下来。
教师:清唱《献给母亲的歌》并点击歌词。唱毕问学生:老师的歌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父母爱自己的一些事,可能也会想到一些写父母爱的名言、诗句、歌等。)
教师:生活中父母的爱就像空气,无处不在。我们来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尽力来想父母的爱体现在哪些事儿上。
根据学生发言完成头脑风暴图。
设计意图:教师深情清唱《献给母亲的歌》,创设情意融融的氛围,引发学生相关生活回忆,为下面的写作打开了思路。
时间预设:此环节需要8—10分钟。
过渡语:我们天天被父母的爱包围着,滋润着。但是根据前测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写这类文章,觉得没什么可写。同学们,我们真实的生活其实是平凡的,正因为平凡,我们也才是幸福的。不是非得发生地震,非得有意外让刀尖插中我们父亲的心脏,非得有这样的事例才让我们觉得父母爱的深沉与感人吗?我们应该善于从这些日复一日的平凡小事中体会理解父母的爱。像《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中的事例,不都是和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事例一样平实吗?关键是怎样把这些平凡的小事写得真挚、具体、感人呢?这也是前测中大家提到的问题。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各小组略微交流后选代表发言:(一组为主,其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总结、补充(课件):(预设板书: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把事写明白等。课件:本组课文中有关人物的精彩描写的句段。)
过渡语:写文章大家往往对什么还比较怵头呢?
针对学生困难讲解或出示课件:(开头、结尾的方法)
学生浏览课件。
设计意图:(针对前测和课堂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项目指导——结合本组课文的指导,不空洞,易于学生接受,节省课堂时间。)
时间预设:此环节需要6—8分钟。
过渡语:习作水平既是说出来的,更是写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提示选择其中的一个项目,给你十分钟时间完成,大家有信心吗?
学生自由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并把握学情。提示学生注意书写。提前写完的注意修改。
临时小组交换浏览作品并选代表到展台展示。(开头、结尾各展示一个。事例展示一个。诗、信若有各展示一个。)
其他同学即兴评价。
教师相机强化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创意表达,乐于表达,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习作任务,并得到评价,在展示评价中获得共同提高。)
时间预设:此环节需要18—20分钟。
过渡语:老师一直想写写自己的母亲,甚至想为母亲写篇小说,但老师水平还是欠缺,只是写了篇作文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情。下面老师读一下老师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下。
教师读作文:展台出示纸质作品。
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写下水文,体会习作表达的难易深浅,易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向学生渗透习作是表达的需要,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理念;从学生角度来说,倾听评价教师作品,更有兴趣,再次接受规范地习作指导,再次受到亲情地熏陶,达到感情升华,利于接下来充满感情地完成习作。)
时间预设:此环节需要5—6分钟。
1、整体构思、完善、修改习作。
2、把真情之作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
3、让(父)母简单写写听后的感受或对你的习作的评价。
设计理念:(在写片段和评价的基础上,整体构思完善习作,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使学生有章可遵,有法可循。把完成的作品读给父母听,利于子女父母之间的沟通,尽力落实多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