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9 *土地的誓言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9 *土地的誓言

  • 格式:  PPT
  • 大小:  1.92M    26张
  • 时间:  2015-02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40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40页)《土地的誓言》ppt课件(40页)
歌曲欣赏: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好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视频材料.swf
导入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端木蕻良
土地的誓言
你预习好了吗?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 蜢 污秽
注音
chì háo lán
lán dàn gèn qì
lǒng zhà měng huì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的意义。
3、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1.注意听准字音。
2.注意朗读时的语气重音, 感 受作者情感。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听课文录音,注意以下要求:
东北特有的物产:
白桦林
马群
蒙古狗
鹿

煤块
高粱
玉米
豆粒
东北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
1、交流听读感受,把握作者情感
2、选取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深情朗读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理清思路
土地的誓言
恋故乡、忆故乡、
恋故乡、忆成长
一气呵成
整体感知一
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第一部分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运用排比,则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第二部分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的丰饶美丽,但没有排比,情感没有前者来得炽烈,但也表达了对老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忧伤与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整体感知二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合作探究:
2、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品味语言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1.理解句中红色字的含义。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品味语言
“泛滥”一词愿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是贬义褒用。这是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现出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的洪水不可遏止地想四下泛滥奔流,一发不可收拾。它比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表达了作者极其强烈的思乡之情。
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
品味语言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品味语言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因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九一八”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回味赛读, 互动释疑
1、回味赛读: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3、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教师寄语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 ,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业
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