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共1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感受中华诚信美德。
学会说话的艺术。
学习多角度,辩证的看问题 。
2学情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孩子们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不要让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畏惧。
《世说新语二则》是教材上的老篇目,但以往的教学中对人物的分析与评价总局限于赞赏元方的机智守礼。
如果说7岁的元方入门不顾,是率真,11岁的元方如果还只会“入门不顾”那就是任性了,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的多,尤其作为七年级的新生班级,同学之间更是摩擦不断,所以我特意选取了《世说新语.政事》中有关元方的另一则故事,11岁的元方,在维护父亲尊严的同时也学会了说话的艺术,做人当有原则,但说话也要注意方式,既要树立做人的准则也要学会说话的艺术。同时也要学习多角度,辩证的看问题。
4教学过程
4.1 一、课前提问,温故知新 二、诵读课文,把握文意 1、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个朋友就发怒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想讨好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3、“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补出文中缺少的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质疑探究 1、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性格?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友人:“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 “对子骂父”----缺乏修养 “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就改 元方:“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知礼识仪、孝顺父母、懂得维护家人尊严 “入门不顾”----性格直率 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1)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2)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4、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拓展迁移: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2) 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三》 答复袁公的时候,元方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维护了维护了袁公面子。说明了陈元方是一个尊重父亲,有教养,会用聪明机智来应对难题局面的冷静性格。 (7岁的元方会入门不顾,11岁的元方在维护父亲尊严的同时也学会了说话的艺术,做人当有原则,但说话也要注意方式,以此导学生树立做人的准则以及说话的艺术)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写作特色:语言凝练生动 人物生动传神 六、家庭作业 1、将文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 2、熟读基础上背诵两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