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重点)
二、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三、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难点: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重点: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难点: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校:石川中学 年级:九年级 主备人:金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三、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
学习对比、夸张的写法,理解讽刺艺术。
【教学预设】
一、学习导入
由本文的讽刺艺术性导入,师生一起回忆本文的故事情节。
二、研读赏析
1、(多媒体显示)赏析胡屠户形象
你能从胡屠户对范进的两次贺喜中找出课文有关胡屠户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吗?
你能看出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吗?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他的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找出课文有关胡屠户的语言、动作等描写)
①学生自由分类说。
②最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
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
③胡屠户对待范进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你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小结人物形象:胡屠户是一个 的人。
3、(多媒体显示)体会思考
①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②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教师可补充追问: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它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4、(多媒体显示)体会思考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它隐含着什么?
三、学生质疑
1、我还想问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吗?请说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2、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后作业
1、有人学了本文后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胆设想,假如范进巧遇孔乙己,这将是一场怎样的对话?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