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7.2 相似三角形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 - 27.2 相似三角形

  • 格式:  PPT
  • 大小:  1.13M    22张
  • 时间:  2015-09

27.2.3_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用)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27.2.3_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用)27.2.3_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用)
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图中找相似
相似得比例
比例来计算
计算求线段
了解平行投影
自无穷远处发的光相互平行地向前行进,称平行光。自然界中最标准的平行光是太阳光。
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子叫平行投影.
在阳光下,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有什么关系?
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刻影长不相等。
校园里有一棵大树,要测量树的高度,你有什么方法?
请设计出两种不同的方法

把长为2.40m的标杆CD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树的影长为2.80m,标杆的影长为1.47m。这时树高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A
B
C
D
方法一用影长来测
把一小镜子放在离树(AB)8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8m,观察者目高CD=1.6m。这时树高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A
B
E
D
C
方法二
方法二利用平面镜反射
8米
2.8m
1.6m
利用标杆测物高:如金字塔塔高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 。
小小旅行家:
走近金字塔
例4: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如图,如果木杆EF长2m,它的影长FD为3 m,测得OA为201 m,求金字塔的高度BO
解:太阳光是平行线, 因此∠BAO= ∠EDF
又 ∠AOB= ∠DFE=90°∴△ABO∽△DEF
2m
3m
201m
?
例题
A
C
B
D
E


A
C
B
D
E


还可以这样测量……
请列出比例式
DE:BC=AE:AC
1.小华为了测量所住楼房的高度,他请来同学帮忙,测量了同一时刻他自己的影长和楼房的影长分别是0.5米和15米.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6米,那么他所住楼房的高度为
米.
48
练习
2.小明要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从距他2米的一小块积水处C看到塔顶的倒影,已知小明的眼部离地面的高度DE是1.5米,塔底中心B到积水处C的距离是40米.求塔高AB?
B
D
C
A
E
答:塔高30米.
解:∵∠DEC=∠ABC=90° ∠DCE=∠ACB
∴△DEC∽△ABC
3.如图,教学楼旁边有一棵树,数学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课外活动时在阳光下他们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杆的影长是0.9米,当他们马上测量树的影子长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于是他们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子长2.7米,落在墙壁上的影长1.2米,求树的高度.
1.2m
2.7m
测高的方法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原理解决 :
物高1 :物高2 = 影长 1:影长2
小结
解相似三角形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构建图形。
(3)利用相似解决问题。
例5: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AB⊥BC,然后,再选点E,使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
此时如果测得BD=120米,DC=60米,EC=5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
A
D
C
E
B
解:
因为 ∠ADB=∠EDC,
∠ABC=∠ECD=90°,
所以 △ABD∽△ECD,
答: 两岸间的大致距离为100米.
我们还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目标点A,再在河的一边选点D和 E,使DE⊥AD,然后,再选点B,作BC∥DE,与视线EA相交于点C。此时,测得DE , BC, BD, 就可以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了。
此时如果测得BD=45米,DE=90米,BC=6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
例6 已知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8m和CD=12m,两树底部的距离BD=5m.一个人估计自己眼睛距地面1.6m,他沿着正对这两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 l 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左边较低的树的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树的顶端点C?
分析:如图,设观察者眼睛的位置为点F,画出观察者的水平视线FG,它交AB、CD于点H、K.视线FA、FG的夹角∠AFK是观察点A时的仰角. ∠CFK是观察点C的仰角.由于树的遮挡,区域1 和11都在观察者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之内.
H
K
仰角
视线
水平线
A
C
解:如图,假设观察者从左向右走到点E时,他的眼睛的位置点F与两棵树顶端点A、C恰在一条直线上.
由题意可知,AB⊥l,CD⊥l
∴ AB∥CD,△AFH∽△CFK

解得 FH=8
由此可知,如果观察者继续前进,即他与左边的树的距离小于8m时,由于这棵树的遮挡,右边树的顶端点C在观察者的盲区之内,观察者看不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