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1 *沁园春 长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1 *沁园春 长沙

  • 格式:  PPT
  • 大小:  932K    45张
  • 时间:  2015-10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2《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2《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2
长沙
学习目标:
1.回顾词的相关知识。
2.研读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
3.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与伟大抱负。
关于词的知识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原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
依据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阕”。
词牌:
词的格式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运动讲习所,创办全国农民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写作背景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
长 沙------题目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
结构:
本词,从字数来说,属于长调,分为上下两片(阕)。
课文鉴赏
(一)感知课文
1、同学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2、观视频,听朗诵,赏美景,感节奏,品情感。
3、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
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
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
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
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能主宰你的命运?
(二)梳理文意
回忆往昔,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包含什么信息?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独”字说明无人做伴;
“寒秋”说明已是深秋;
“橘子洲”是“立”的地点,立于洲头视野开阔,放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
“湘江北去”是作者眼前之景,说明作者向北而立。
三、品读上片,合作探讨
2、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3、通过这画面,你觉得词人(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为什么?
湘江秋景图。
慷慨激昂、积极进取。
景色明丽,万物竞争,其实正是词人
内心世界的反映。
集体朗读4—10句: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4、讨论: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领,这个字是哪个字?其中,还有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有表现力,是哪几个字?
研读重要语句
万 → 山之多 遍 → 红之广
层 → 林之密 尽 → 染之透(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
漫 → 水之满 透 → 水之清
争 → 争先恐后、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 → 飞之矫健、有气势
翔 → 游之轻快、自在
竞 →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山、林、江、舸、鹰、鱼 → 万物
6、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远眺:群山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远)
近观: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近) 仰视:长空 →鹰击长空 (动、高、远)
俯视:水底 →鱼翔浅底 (动、低、近)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字总领七句使之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色彩鲜明 )
7、面对眼前的秋景,词人突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是失意伤感的意思吗?突兀吗?
并非失意伤感,而是由眼前之景引发的感慨之词

1925年
独立寒秋(深思的形象)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怅寥廓”写出了作者仰观宇宙,俯视万物,思考人生的复杂心情。“谁主沉浮”本来是对万物盛衰荣辱由谁决定的疑问,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题,即“由谁来主宰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前途?”
这一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意象”简释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赏析意象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时间、地点、
特定的环境
(前三句)
湘江秋景图






静景
(色)

动景
远景
近景
红染碧争击翔
仰视

俯视
小结
眼 前 景






万类霜天
万 红遍,
层 尽染;
漫 碧透,
百 争流。
击长空,
翔浅底,
竞自由。
秋景
生机勃勃
心 中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壮 志
胸怀博大
时间 地点 环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目标回顾:
1.巩固词的相关知识。
2.研读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
3.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与伟大抱负。
下阕欣赏:
我们先来看下阕的开头两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朗读并回答:
百侣”指什么?
“峥嵘岁月”指什么?
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这两句话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百侣”和下文的“同学少年”都指作者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好友。“百侣”、“万山”、“百舸”都是概数。
“峥嵘岁月”指毛泽东求学和革命中的不寻常的斗争岁月;
忆往昔,携来百侣曾游,(度过了)许多(稠)峥嵘岁月。
开头两句总写往事,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峥嵘岁月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9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集体朗读并讨论:这七句话由一个字引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
恰”字;
描述了毛泽东和他的好友们德才兼备、奋发有为、壮志凌云、无私无畏、敢于斗争、气势不凡、胆略超群的热血青年形象。
10——12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朗读并回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有能力掌控中国的命运,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上下两片中都有一个字统领主要内容,分别是哪个字,各管到哪里?
下片是“忆”字,它一直管到结尾。
上片是“看”字,它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
如果说上片侧重写景,那么下片侧重什么?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
通过回忆往昔不平凡的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且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百侣曾游
忆往昔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曾记否
中流击水
表现了诗人改
造旧中国的英
勇无畏的革命
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
地给“谁主沉
浮”做了回答
下阕小结: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壮志凌云
风华正茂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乘风破浪
奋然前行
过渡



3、全词总结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有感而发,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全词思路:











· 下阕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 上下阕情景交融,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时间、地点、
特定的环境
(前三句)
湘江秋景图






静景
(色)

动景
远景
近景
红染碧争击翔
仰视

俯视
六、归纳


百侣曾游
忆往昔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曾记否
中流击水
表现了诗人改
造旧中国的英
勇无畏的革命
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
地给“谁主沉
浮”做了回答
主 题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写法技巧:
1、容情入景,情景交融------入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
主人公:立--看--问--忆(景)
心情:昂扬之情 -- 忧思之情-- 意气风发
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2、


手法
颜色对比:“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动作对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明比:“同学少年”——“万户侯”
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国现状”
3、语言极富表现力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忆秦娥” 词牌,源于李白的诗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全词只有四十六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