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4 烛之武退秦师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4 烛之武退秦师

  • 格式:  PPT
  • 大小:  640K    34张
  • 时间:  2015-10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3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34页)《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34页)《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34页)
烛之武退秦师
一段充满动荡与战争的历史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开始,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发。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本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在春秋中期,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在北方战火暂时得以平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逐渐发展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一本好看的历史书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但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一个可怕的危局
1、大国(秦、晋)围攻小国(郑);
2、道义不占优势(无礼于晋,贰于楚);
3、南北夹攻,退无可退。
所以佚之狐说:“国危矣。”
周朝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晋的始封国君叔虞是周成王的亲弟弟,被封为侯,地位很高。国君姓姬。
秦的始封国君造父只是周穆王的车夫,被封为伯,地位不高,但秦地处边疆,地域广阔,逐渐强大起来。国君姓嬴。
郑国的始封国君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被封为伯,郑国曾经强大一时,但长期内乱,又被晋国和楚国轮番欺负,本文故事发生时已经衰弱。国君姓姬。
晋文公重耳,即文中的晋侯,曾被自己的老爸晋献公驱逐追杀,流亡国外十九年,几乎走遍全中国,当他来到郑国时,未被重视。(可想而知,我要是郑伯也不重视他。)
郑处在晋和楚两个大国的夹缝中,只能两边讨好。结果这成为他的“罪行”。(小国活得多憋屈!)
公元前630年

新郑
函陵
氾水


晋 军
秦 军
A.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
B.秦晋围郑。
C.晋秦围郑。
概括第一段
答案:[A] [B] [C]
以:因为;
贰:有二心,不忠诚;
军:驻军
晋军(于:在)函陵
一个挺身而出的男人
1、有人冒险大力推荐;
(若使……师必退)
2、他遭受过不公的待遇,有怨言;
(有怨言就意味着还想证明自己)
3、国君的诚心道歉;
4、切身的利益相关。
一个上下齐心的国家
概括第二段
A.郑伯引咎自责。
B.郑伯劝烛之武接受命令。
C.烛之武临危授命。
答案:[A] [B] [C]
若(如果)使(派遣)烛之武见秦君
公从(听从)之
辞(拒绝)曰
臣(我,主语)之(主语和谓语之间,不译)壮(年轻,谓语)也
今急而(时间先后,承接关系)求子
是(这)寡人之过(错误)也:判断句;
许(答应)之。
一段名传千古的劝说
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利晋,无益于秦
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存郑利于秦
四、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贪得无厌,忘恩负义,不可信任
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我今天来不是为了郑国,而是为了您
晋惠公:名夷吾,是重耳的异母弟弟,与重耳同时遭父亲晋献公驱逐。
晋献公去世,大夫里克等接连杀死继位者奚齐、卓子,派人迎接公子重耳回国为君,重耳谢绝;又派人迎公子夷吾。夷吾派人到秦国,请秦穆公发兵护送夷吾回国即位,许在事成之后,把晋国黄河以西之地割让给秦国。又派人给里克送信许愿,说只要回国做了国君,就把汾阳之邑封给里克。
惠公即位以后,就背信弃义,首先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背弃割地给秦的许诺,不割地给秦的。
第二件事是除掉里克等迎立他为国君的人。
最先对付的是里克,不但不封给他原来许诺的汾阳之邑,而且把他手中的权也夺了。过后还不放心,就下令让里克自杀。
除掉里克以后,还害怕他的同党兴风作浪,又寻机将那些当初与里克同谋的人一齐杀死。
做完这两件事,惠公解除了他的内忧外患,可是国内人心已经离散。
惠公四年,晋国发生饥荒,请求秦国卖给一些粮食。秦穆公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粮食,运粮的船络绎不绝,称之为“泛舟之役”。
惠公五年,秦国发生灾荒,也请求晋国交给一些粮食。晋国有人认为,没有割地给秦国,两家已成仇敌,现在给秦国救灾,无疑是给敌人助长力量,这事不能答应。惠公采纳了这种意见,没有给秦国运粮。
惠公六年,秦国大举伐晋。晋军大败,惠公被俘。秦穆公预备把他杀了祭祀上帝。多亏穆公夫人是晋惠公之姊,以自焚要挟穆公,才劝阻了此举。晋惠公在秦国当俘虏期间,秦晋两国订立盟约,然后被礼送回晋,继续为君,直至逝世。
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以退为进,博得秦君好感。
②抓住秦君趋利的心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盟,拉拢秦君。
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
亡郑
无利,有小害
舍郑
无害,有小利
亡郑
将有大害
(表面)
(深入)
夜缒而(方式方法,修饰关系)出
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郑而(承接)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作动词)
焉用(为什么)亡郑以陪(增加)邻
邻之厚(变得雄厚),君之薄(变得薄弱)
舍(放弃)郑以为(让他担任)东道主
行李(出使的人)之(主谓之间)往来
共(通“供”)其乏困
君尝(曾经)为(给予)晋君赐
朝(在早晨)济(渡河)而(承接)夕设版(构筑城墙)焉
何厌(满足)之有(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
若不阙(削减,损害)秦
将焉(哪里)取之
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一个基于国家利益的选择
秦伯说(高兴):高高兴兴的来了,被人一番话说了回去,他为什么还“悦”?
退就退呗,为什么要“与郑人盟”呢?
“杞子、逢孙、杨孙”三个人有多少军队能抵御得了晋国呀?这种“戍”的意义有多大?
烛之武的话帮助秦伯廓清了温情的迷雾,看清了政治上秦与晋的对手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本杰明·迪雷斯利
与郑人结盟、派三人守郑是为了防止晋人独自动手。
三个人还是留在郑国的奸细。
(三年后),杞子自郑使(派人)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以来(派兵偷袭),国可得。”
子墨(染黑)衰绖(麻衣、丧服),梁弘御戎(驾驶战车),莱驹为右(做侍卫)。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秦伯退兵,是为了保全郑国吗?
完全是为了秦国自己的利益。
秦伯看清了,自己要称霸天下,首先要面对的敌手,不是郑国,而是晋国。
在这里翁婿之情、姐夫小舅子之类的话没用,这是国家的利益。
一个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应对
如果你是晋侯,面对这样一个背信弃义而且心怀叵测的盟友——
你想怎样做?
你能怎样做?
你会怎样做?
微夫人(那个人,其实晋侯心里很愤怒)之力不及此;(但依旧实事求是,承认秦伯对自己有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从这个角度看,晋侯和秦伯谁更高明些呢?)
失其所与,不知;(天下不只是这三个国家)
以乱易整,不武。(晋和秦动起手来,谁高兴?)
一个成熟理智、深谋远虑的君主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总能在纷乱复杂的局面中,找出核心的问题,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我说的是谁呢?
晋侯。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
43前的重耳,是个安于享受,胸无大志的贵公子;他既没有继位的条件,也就乐于享受生活。
从公元前655年开始,一切都变了,他的父亲宠爱小三,想让幼子继位,因为害怕几个年长的儿子不服,干脆想把他们都干掉。43岁的重耳逃往自己的外祖母家——一个受了父母捶打便要拖着鼻涕走去的温暖的家——狄国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这样啊?)
狄君将本国最漂亮的姑娘季隗嫁给重耳,他在这里生活了12年,他想在这里终老算了。可是不行,他的弟弟夷吾做了国君,又派人来追杀他,必须赶快逃亡。
临走时,重耳对妻子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一个55岁的老头子,要妻子为自己再坚守25年,这是生死诀别时的调侃,也是滞重生命负荷下的黑色幽默。季隗笑了:“离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
他开始为别人考虑,虽然很不情愿,一点也不实在。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留齐凡五岁。
但是国际形势又变了,他的弟弟不得人心,他的国家希望他回去收拾山河,他不想回去。(或许他想:都六十了,还折腾个啥劲呀?还有几年好活呀?)
好在他有个深明大义的齐国老婆,同他的部下赵衰等商量,灌醉重耳,把他抬到车上就跑了。重耳醒来后大怒,引戈欲杀舅舅狐偃。
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他六十岁了,当然不是认真的。)狐偃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他舅舅也不会让他吃啊。)
从这一天起,他认真的想回国当国君了。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保护下,回到晋国,成为国君,这一年,他63岁。
重耳在位八年,于公元前628年去世。这八年间,晋国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后来的韩、赵、魏三国,就是晋分裂而成。
一节古人给我们上的政治课
题目选择
A、六个男人关于一场战争的对话
B、一个人和一场战争
C、一个人、一段话、一场战争、一个国家
D、盟友与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