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7 记念刘和珍君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7 记念刘和珍君

  • 格式:  PPT
  • 大小:  1.32M    35张
  • 时间:  2015-11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5页)《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5页)《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1881-1936)
中 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和周海婴
鲁迅和许广平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写作背景
刘和珍
杨德群
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游 行 队 伍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中弹倒下的大学生
“三·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刘和珍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
三一八惨案中
军阀残酷屠杀群众
三一八惨案烈士
解 题
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一、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二、进一步说明写作的目的
三、追叙认识经过,赞扬斗争精神。
四、遇害概况
五、遇难经过
六、总结教训
七、热情讴歌赞颂
写作
缘由
烈士生平
事迹和
遇害经过
教训

意义
结构
研习课文
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这个时间有何作用?
文章开头就郑重其事的说明本文的写作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含有揭露的意味,这里强调这个重大历史时刻,对人心起到一种提示和警醒。
“这是我所知道的……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这句话突出刘和珍是个什么样的人?
“毅然”一词又体现出她的勇气和果断。
生活艰难的同时,刘和珍毅然预订《莽原》全年,指出刘和珍是一个敢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青年。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这里,为什么无话可说呢?
“无话可说”是因为“所住的并非人间,这“并非人间”说明黑暗的社会现实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连呼吸都有困难,又怎能说出话?这里,暗含了鲁迅对段执政府的愤怒与控诉,只能在“痛定之后”,以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对“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更加觉得悲哀并愤怒到了极点,他将“深味”悲凉,以“最大哀痛”作为“祭品”奉献给逝者,让哀痛“快意”于苦痛,说明作者对死者也哀痛到了极点。
这段中提到三个“非人间”,反复的强调这“非人间”,可以看出,鲁迅“已经出高愤怒”了,并含有对段政府有严历的控诉之意。
通感的修辞手法,突出
对死者哀痛到了极点。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真正的革命者
直接面对,不回避
直接面对,不回避
为人民的苦难而哀痛的人
以能为人民谋幸福而感到幸福的人
容易忘记烈士鲜血的民众,
麻木的灵魂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
2、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
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祭奠死难者,唤醒麻木的灵魂。鲁迅说:“我们还在
这样的世上活着”,就必须写点东西,以提
醒太多的“庸人”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血债。
因为鲁迅担心“庸人”麻木的灵魂随着时间的
流驶而忘却历史。这就说明鲁迅正是看到多数
“庸人”的愚弱之处,觉得“正有写点东西”的必要。
以此来疗救“庸人”麻木的精神世界,
他就是这样一个负责任的人。
“当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诬蔑。鲁迅说过“假如当局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然而,竟将他们虐杀了。”表明了鲁迅对段执政府的虐杀、诬蔑等没有“天良”的行径深表痛恨和谴责。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对敌人的暴力和无耻谰言使人震惊,
愤怒得说不出话,找不到更锋利的言语来控诉
段政府的罪行却只能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以此来哀悼死难者。
反动派的残
酷镇压,反动
文人的恶毒
诬蔑。既对
反动派的警告,
也有对后死
者的呼唤,
激励和鼓动。
沉重的呐喊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为什么呢?
因为内心的愤怒不得不说,不说就阐述不清反动派屠杀青年学生的惨象,自己只能把心中愤怒的话说出来,才能使内心的歉疚得以减轻。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精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反语的修辞手法。总体上,这句话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时的从容和伟大,深刻地讽刺了中外杀人者的沾沾自喜与他们的暴力和丑恶嘴险。下文的“中外的杀人者却居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说明了鲁迅对“中外杀人者”充满了极度的痛恨。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但是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徒手请愿吃什么样的态度?
鲁迅用“煤”作比喻,说明徒手请愿不是一种有效的斗争方式,为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提倡的。鲁迅并不赞成徒手的请愿,但他指出了死者流血的意义,想让人们在血的教训之下,改变战斗的方法,即是先保全自己,保存实力,要有韧性的战斗精神。后面强调“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这就指出了“流血”之后的影响是会不断扩大的。
引用陶潜的诗句,有何作用?
呼应上文“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表现对烈士死难的意义的有限度的肯定,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永垂不朽的思想感情。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更将奋然而前行。”如何理解这句话?
鲁迅看到了中国女性的民族性终于没有消亡而从中看到了希望,中国女性的从容将激励“猛士”奋然前行,鲁迅说过“三·一八”惨案“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一件事的开头”,说明了后来将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革命。
小结:本文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文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罪行,同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与尊敬。他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愤然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