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10 游褒禅山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10 游褒禅山记

  • 格式:  PPT
  • 大小:  1.67M    36张
  • 时间:  2015-11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6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6页)《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6页)《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6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传统游记的写法: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景物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一般以记叙为主,感受为辅。
《游褒禅山记》与传统游记在写法上有何区别?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游记即事见理的写法;
2.理解作者“尽志无悔”的思想追求和“深思慎取”的学习态度; 3.课文背诵,积累虚、实词。
褒禅寺里的僧人→
←褒禅寺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1、庐冢( )
2、今言“华( )”如“华( )
实”之“华( )”者
3、盖音谬( )也
4、有穴窈( )然
5、则或咎(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 )之
7、何可胜( )道也哉
8、王回深父( )
初读课文
zhǒnɡ
miù
yǎo
jiù
xiànɡ
shēnɡ

huā
huá
huá
思考: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试想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而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作者的议论。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补叙同游者以及作记的时间及作者。
问题探究:
1.第二段为记游的主干部分,作者游了那些地方?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平旷
记游洞经过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
后洞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余之所得
古人求思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结构

无不在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有志有力而无物
不能
不能
志  力  物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何可胜道也哉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文章脉络:
游褒禅山记
记叙
议论
议论的基础
记叙的深化
游华山洞的心得
借仆碑抒发感慨
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游洞的经过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是深刻的: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 “尽志”无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
结语
课堂小结
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__ ”的道理。
游山
治学
游山
尽吾志
深思慎取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归纳主题
写作特点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第二部分
议论
1.介绍褒禅山概况

2.记华山洞经过





前洞和后洞概况
游后洞经过
前洞
后洞
经过
补叙经过、
写心情
华山洞的心得
借仆碑抒发感慨
议志
议力
议物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古今异义词:
至于
古:到达
今:表到达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的连词
非常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今:表程度的副词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 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那、那些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 副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希望”
例:“汝其勿悲”
(4)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不要”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 连词
(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
“还是”、“是……还是……”
例:“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其如是,孰能御之? ”
(3)表假设
例:其济,君之灵也
 4 助词 ,无实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他们 它”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
(3)第一人称,我、自己
(4)指示代词,那、那些
副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3)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希望”
(4)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不要”
连词
(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还是”、“是……还是……”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3)表假设
助词 ,无实义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表推测)
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表原因)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表假设)
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然 然视其左右(然而,连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样,代词)
是进亦忧,既退忧,然则何时而乐也?(既然这样)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然)
乃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就)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试解释下边各句中的“其”字: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那,指褒死时
那 ,指禅院
它,仆碑
它的,洞穴的/那些,指好游者
那里 ,指褒禅山
自己
他们,指古人
难道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