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 祝福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2 祝福

  • 格式:  PPT
  • 大小:  3.11M    99张
  • 时间:  2015-11

《祝福》ppt课件(99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祝福》ppt课件(99页)《祝福》ppt课件(99页)《祝福》ppt课件(99页)《祝福》ppt课件(99页)《祝福》ppt课件(99页)《祝福》ppt课件(99页)《祝福》ppt课件(99页)

祝福
峨眉一中 段居洪制作
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一)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三)环境描写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四)主题思想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六)小说的语言。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创作出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继而写出《孔乙己》、《药》等,共十四篇小说编成《呐喊》;接着创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说,编成《彷徨》。
鲁迅创作小说,“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中国现当代作家及重要作品介绍
茅盾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小说创作,前进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
《蚀》包含《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各篇独立,人物互异,表现了当时一些知识青年所经历的曲折、痛苦的路程。
1932年前后,茅盾先后创作出了杰出的长篇小说《子夜》和著名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中国现当代作家及重要作品介绍
巴金 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反映了当时知识青年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而不得的矛盾和苦闷。
中国现当代作家及重要作品介绍


《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是其中最著名的小说,写于1924年。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
作者简介:
《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本文生难字
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间jiàn或     悚然sǒng  
踌蹰chóu chú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形骸hái  颊jiá     沸反盈fèi天 新正zhēng 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ēng   
咀嚼jǔ jué   瞥pi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zhuì     歆享xīn   
牲醴  lǐ   蹒跚pán shān
一、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
序幕
写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祥林嫂寂然死去
祥林嫂被卖改嫁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再到鲁镇
再写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倒叙手法
倒叙手法的作用
情节上,在小说开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寻根探源的兴趣;
内容上,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强烈的对比,更加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
祥林嫂年谱(一)
二十六七岁以前
--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
二十八九岁
--丈夫患伤寒死去。
三十或三十一岁
--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
--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
--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七八岁
--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祥林嫂年谱(二)
到鲁镇以前 二十六七岁,
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 春天
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祥林嫂小传
祥林嫂,卫家山人,可能姓卫,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十六七岁,以打柴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便逃离了家中,经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冬初进了鲁镇鲁四老爷家中做帮工。每月工钱500文。活计虽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满足。
三个半月后,即开春前夕,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钱1750文全被婆婆拿去了。
在这之前,她那严厉的婆婆为了小儿子要花一笔钱做聘礼娶老婆就把她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了。 因此不几天,祥林嫂就被装到花轿里送到贺家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个孩子,小名叫阿毛。母亲孩子养得都胖,又没婆婆,男人有力气,又会做,自家有房子,日子过得蛮好。
但天有不测风云,年纪轻轻的男人得了伤寒死了。没多久,四岁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衔去了。这样,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到了秋天,大伯来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好由卫老婆子领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脚已没先前灵活了,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个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满。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饭菜碗盘都用不着她沾手,她的任务仅是在灶下烧火。这对她打击很大。
之后,她开口总是讲阿毛被狼衔去的故事。开始倒还有人听,后来人们听腻了,便不仅不表示同情,还取笑她。从这以后,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鲁四老爷家有个帮佣,大家称她柳妈。柳妈谈起她作为回头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时留下的伤疤。这话传扬出去,人们又拿这伤疤取笑她。柳妈还建议她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否则到了阴司,那两个短命的死鬼男人还要争,阎王老爷只好把她锯开来。
她很苦闷,以后花了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捐了门槛之后,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
冬至祭祖时节,主人仍不让她沾碰杯筷,这次她受到了彻底的打击,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变白,记忆更坏。
主人家愈加不满。不久,终于把她打发走了。或者是离开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当儿,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终年四十岁左右。

祝福
峨眉一中 段居洪制作
三、环境描写 这部小说有哪几处环境描写?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1:开头的祝福景象:
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
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
4:结尾的祝福景象:
5、此外, 序幕中祝福景象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三、环境描写 这部小说有哪几处环境描写?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1:开头的祝福景象: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
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
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4:结尾的祝福景象:
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拿祥林嫂的惨死和歆享了供品的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祝福作对比,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结构上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5、此外, 序幕中祝福景象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环境描写,亦在暗示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1、祥林嫂失去小丈夫:春天
2、祥林嫂失去贺老六:春天、伤寒病
3、祥林嫂失去儿子阿毛:春末、狼
4、祥林嫂惨死:在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将
至时的祝福晚上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
或者说不能有春天的女人,
即她是一个没有希望,或者
说不能有希望的女人……
总结 :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祝福人物形象
峨眉一中 段居洪制作
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
祥林嫂
——鲁迅 《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灯下漫笔》
“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1、肖像描写
(1)文中共几次写到了祥林嫂的肖像?
三次
(2)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有何变化?
找眼睛,看特点
1、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善良
2、再到鲁镇
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3、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4、捐门槛
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5、不让祝福
失神
再受打击
6、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活僵尸
7、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比较三次头发的变化
暗示悲惨的人生经历
比较三次脸色(表情)的变化
描绘惨痛的人生命运
比较三次衣着的变化
显示贫穷的经济状况
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4)总结肖像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2. 语言描写
(1)自述阿毛之死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的对话
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
(3)与“我”的对话
展示了其矛盾心理
说明希望彻底破灭
3.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
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
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
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
(4)动作描写 提问: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是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
她讪讪的缩了手

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

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
难为情
心怀希望
彻底崩溃
人物形象——祥林嫂
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
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以至于被社会吞噬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抗争表现:
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
维护自我尊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
问:死前问我鬼神——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躲避被卖

不愿二婚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向封建迷信低头
总结:
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讨论
峨眉一中 段居洪制作
讨论: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
鲁四老爷?
因为他剥削了祥林嫂……
祥林嫂之婆?
因为她拐卖了祥林嫂…..
柳妈?
因为她的“地狱之说”加重了祥林嫂的精神负担……
“我”?
因为“我”的无能,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
鲁四老爷是凶手吗?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上联
品节详明德行坚定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行坚定 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德高望重气度儒雅
横批:
学富五车 为人师表 才高八斗
鲁四老爷
大骂新党
“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
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恶!然而……”
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
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迂腐保守
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虚伪)
祥林嫂的婆婆是凶手吗?
祥林嫂的婆婆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她虽然生活在靠“打柴为生”的“小户人家”,但却死抱着“族权、夫权”,成为高踞儿媳之上的封建家长。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是这个圆滑的女人直接导演的。无论是祥林嫂的娶来、绑回、再嫁,都是她亲手安排的。她不仅取走了祥林嫂第一次做工的工钱,还把守寡的儿媳当作“商品”换钱去给小儿子娶老婆,并从中赚钱。其毒辣和贪婪令人发指 !这说明封建家长制对劳动妇女的压榨是多么深重 !
柳妈是凶手吗?
柳 妈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让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鲁镇上的人们是凶手吗?
鲁 镇 的 人 们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
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群众之间隔膜、冷漠。
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
“祥林嫂,听说你的儿子。” “嗨,我真傻。我单知道下雪后,野兽在山坳里没有东西吃,会到村里头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找来找去都没有,到后来才找着了一只鞋。” 祥林嫂一开始讲的时候,哎呀,我真傻,一开始讲的时候,人们听得有意思,有味道,后来,就听烦了,不要听了。祥林嫂一说人们就跑了,后来又找到一个新的节目,发现她额头上的伤疤,这个伤疤跟她的第二次婚姻有关系,又来勾引她讲这个伤疤。在这里,鲁迅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好像互相关心,在一块儿洗衣服,一块儿淘米,一块儿洗菜,谈谈你们家,谈谈我们家,好像挺亲密。但在内心深处,却有这样一种可怕的意识,就是把别人的悲惨命运当节目来看,赏玩别人的苦痛。
小说中的“我”是凶手吗?
这个“我”,就是代表着想启蒙人民的所谓现代知识分子。但是当他遇到劳动人民真正问题的时候,他不能给她解决,他只有逃跑,但是好在这个“我”,是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知道了自己解决不了祥林嫂的问题,所以他苦闷了,彷徨了。
在这里表现了鲁迅对启蒙者的自我审视。
鲁迅提出问题,你要启蒙人民,你凭什么启蒙,你怎么启蒙?到底怎么才能救祥林嫂,科学能救祥林嫂吗?迷信能救祥林嫂吗?所以这是一个《祝福》中的重大问题。 从鲁迅创作《祝福》这篇小说当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祥林嫂还在遭受着不幸,中国社会的缩影——鲁镇,还处于黑暗之中,而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面对这一切无能为力,只有妥协,逃避。
凶手又是谁呢?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鲁四老爷、祥林嫂之婆,柳妈、“我”都是凶手,又都不是直接的凶手,那么直接的凶手是谁呢?
祥林嫂的死因?
1、客观原因:
饥寒交迫 (漫天风雪)寒 (碗,空的、破的)饥
2、主要原因:
祥林嫂已无容身之所,立锥之地
a、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
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其祭祀;
b、资产阶级:“我”虽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
c、无产阶级:短工鄙弃她;
柳妈嘲笑她,吓唬她;
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成“看戏”……

祥林嫂生不能感受到丝毫温暖和同情,反而如置身于冰窖之中,所以只有走向死亡了……
从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还有 “我”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待祥林嫂在精神以及灵魂的态度——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残酷地虐杀了祥林嫂,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封建礼教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政 权
族 权
神 权
夫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元凶
小结: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众人以及“我”,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都影响了祥林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伦理道德、礼教思想的驱使,致使祥林嫂成为愚昧、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

祥林嫂悲惨而短暂的一生,充分暴露了封建礼教思想戕害和虐杀劳动妇女的愚昧和反动的本质。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讨 论
(1)祥林嫂之死的根源:
封建伦理制度
旧文化观念
●(2)解救办法:
摧毁旧制度
否定旧文化
生命之花神圣而美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它的绽放。时光荏苒,礼教的桎梏,严酷的宗法……那一段浸满了妇女血泪的黑暗历史,将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某一段廊尾,若我们真正懂得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祥林嫂的悲剧将不再重演!
文章以“祝福”为 题好在哪里?
作者以“祝福”为题,而写的主要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1、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祝福”又贯穿全篇,起到线索作用。
3、它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使文章结够谨严。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的作用
总结全文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
破旧的鲁四老爷书房
典型环境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深化主题)
祥林嫂再到鲁镇
肖像描写:
众人态度
听故事:
猎奇
祭祀时:
鄙弃
祥林嫂:
祥林嫂被迫改嫁:
出格反抗
祥林嫂初到鲁镇:
“画眼睛”
沦为乞丐的祥林嫂
及我在雪夜的感受
“画眼睛”
“三问三答”
人们的反应
犍为节孝总坊,建于清代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系一座全雅石、四柱三门三重檐式牌楼型石坊。位于县城内下文林街,紧邻犍为文庙。坊上刻明代以来犍为贞节孝烈妇女458人人名。犍为旧时建坊曾达46座,其中大部分为节孝坊。故此坊被称为“犍为节孝总坊”。
看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越千秋,斑驳陆离字迹锈。
匾额高悬警后世,节妇低徘诉前愁。
封建绳索手脚缚,礼教清规人性囚。
一尊石碑千条命,多少心酸碑上留
返回
[尝试运用]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创作一个人物肖像描写片段。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150字左右。
答:
京京虽然人很小,可很讨人喜爱。胖墩墩的小身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活像一只笨重的小企鹅。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弯月眉,活脱脱的美人胚子。两只藏在长睫毛下面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经常眨吧眨吧的,闪射着一股愉快的光辉。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很甜,让大人自愿为她服务。
参考答案: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对接
在《祥林嫂》一文中,鲁迅为我们塑造了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我”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对于这些形象的分析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其实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审 丑(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换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噢,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审 丑
严歌苓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答:
解析: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参考答案: 分析时要结合小说中与曾大爷有关的描写,即结合曾大爷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课内素材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使国民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国民的愚昧、无知、冷酷。那个时代的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周围人们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祥林嫂在鲁镇女人们的“鄙薄”“厌烦”的神色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的慌忙语调中,
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在“我”的应付中,在当时整个社会民众的“看客”心理活动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这种死亡在保守、自私、顽固、麻木、毫无温情的世界里是必然的。
应用角度:“缺失的同情心”“病态心理”“环境造就人”“社会的冷漠”“人生的春天”等。
[应用片段]
春天是最有生命力的季节。拥有春天,就如同在你的灵魂中播下了希望的花苗,绽放人生的季节之花;拥有春天,就如同在你的生命中收获了愉悦的幸福,吹响社会的和谐之果。
我反省,我铭记曾经那个“一潭死水”的“春天”。那是何等的“万马齐喑”“鸟儿不鸣”, “病梅”无心唤春,“枯木”无意逢春。屈子不再执著于“美政”的信念,“心不甘”地投进汨罗江;苏子愤恨地辗转于“越贬越远”的为官路途中,“情不愿”地疾书心中的“不平”;陶子更是卷起“官
场”的铺盖,“意逍遥”地做起“南山”的居士。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活在了“束缚”重重的时代。那样的时代是没有春天的。
那样的时代里,中国的劳动人民一直痛苦与不幸地活着,尤其是那些底层的妇女。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女人,不是吗?春天里没了丈夫,改嫁后又没了“后夫”,于是才有了捐门槛的赎罪;春天里没了阿毛,于是“我真傻,真的”成了她的唠叨;春天里没有“祝福”,雪花成为了她最后的祭品。祥林嫂是不幸的,因为她已被“三从四德”的绳索捆绑得太久太久。祥林嫂何尝只是那不幸的个体啊!那样的时代对于我们的劳动人民是没有春天的。
(选自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季节》)
鲜活素材
“诸暨祥林嫂”以大爱换来大爱
说杨夏苏的人生比祥林嫂还祥林嫂其实一点也不为过,而这段坎坷的人生还要从40年前的那场婚礼说起。
1972年的农历十二月廿六,19岁的杨夏苏随着送亲队伍来到了魏家坞村,但是村口的迎亲队伍中却不见丈夫魏杨生,夫家亲戚解释说,公公得了重病,丈夫去医院陪护了,当时杨夏苏并没有多想。
第二天,她徒步走到诸暨市人民医院,这才发现重病的不是公公,而是丈夫魏杨生。原来婚前两天丈夫突发脑溢血,此时躺在床上还有些神志不清。善良的她没有因此离开魏家,而是选择留了下来。之后丈夫虽然出院,但却留下后遗症,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杨夏苏一个人的肩头,勤劳的她
并没有退缩。几年后,两个儿子贤海和海山相继出世,这让杨夏苏对生活又充满了憧憬。日子虽然贫苦,但在杨夏苏的支撑下,魏家还是一天天好起来,19岁的大儿子当了砖匠,17岁的二儿子也做起了五金。1991年底,杨夏苏一家准备将三间瓦房翻建成楼房。
可是到了第二年,一场场人生的变故接踵而来。先是大儿子病倒了,医院检查结果为血癌加全身结核,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人世。看到妈妈哭泣,二儿子海山安慰道:“妈,别哭了,哥哥走了还有我呢!”可是祸不单行,在大儿子走后不到半年,二儿子也因为爆发性肝萎缩离开了妈妈。一年内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杨夏苏几被悲痛击倒。
中年丧子后,离婚的弟弟将自己5岁的儿子文峰送到了杨夏苏家寄养,希望给姐姐做个伴,这让她受伤的心有了一丝慰藉。1993年,杨夏苏通过民政部门领养了一个两个月大的女婴,后来起名文婷。不过命运似乎还要跟杨夏苏作对,之后的几年,婆婆、丈夫和弟弟也相继离世了。
杨夏苏下定决心,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将这一对并非亲生的子女抚养成人。
由于没有固定收入,杨夏苏开始疯狂打零工。上半年她去帮人插秧,下半年就去帮人割稻,因为干活勤快又细心,她在当地很受欢迎。当时帮人割一亩稻田有60元的报酬,加上家里可以用的一台打稻机一天可以给她带来13元的收入,她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割稻,中午累了就在田间小路上眯一会儿,忙的时候一天可以有近100元的收入。她从来不买猪肉,为了给儿女补身体,她在家里养了十几只鸡鸭,但自己从来舍不得吃,最多的下饭菜就是一碗干菜汤。
自己虽然很劳累,但杨夏苏对儿女却还是百般呵护。儿子魏文峰还记得,妈妈去给别人家割稻谷分到了一个苹果,她自己舍不得吃,拿回家给儿女一人一半分食了。女儿文婷9岁那年,妈妈买了一根棒冰给女儿过生日,这件事让文婷至今都记忆犹新。
如今儿子已成为中科院的研究生,女儿也即将走上会计岗位。
[热评] 这是一个被人称“诸暨祥林嫂”的农村妇女,在她的坎坷生命中,两个儿子相继离世,婆婆、丈夫和弟弟接连亡故,留给她的是无穷无尽的悲痛和沉重的债务。但她同时又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坚强妈妈,悲伤和艰辛没有把她压垮,她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撑起了一个重组的家庭。有人说她的人生比祥林嫂还苦, 她却用坚强和刚毅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
祥林嫂的葬礼
吴海峰  
祥林嫂也会有葬礼?是的。不但有,而且极尽奢华,这是所有人做梦都未曾料到的。
祥林嫂死了,一向作践她的婆婆也死了,柳妈害上了风寒,四叔的贵体也愈来愈像深秋的树叶了。一时间传言四起——是祥林嫂的鬼魂在作怪。
四叔开始颇为怀疑,后来说的人多了,竟不得不信了。于是,便一边在心里咒骂着祥林嫂你这个穷鬼,你这个不干不净的死鬼,一边开始为她准备葬礼。
依照旧俗,一般人死了要准备三天三夜的道场,可四叔却足足做了四天四夜,只希望祥林嫂的灵魂快快到阎罗地府安个家,不要四处游荡作祟。
祥林嫂的葬礼是鲁镇最豪华的。棺材大红底子,描着金色的“福”“寿”二字,红得耀眼,金得炫目。纸钱一路地飘,不比她死的那个晚上的雪花少;鲁四老爷走在前头,虽然没有穿孝服,却在臂间带上了一个表明和死者沾亲带故的黑色的袖章。有了这,全镇的人们,无论是那些同情过祥林嫂的,还是嫌弃过祥林嫂的,都无一例外带上了这样的死了亲人才戴的黑色袖章。有的人竟呜呜地哭着,究竟有没有流出眼泪,那流出的眼泪是不是像这里的号丧人一样让姜汁给弄出来的,这个时候,大抵是没有人去仔细验证的。
有了鲁四老爷的缘故,出殡的路上,四里八乡那些混得人模人样的乡绅们纷纷前来做吊,鞭炮声嘈嘈杂杂,一如这冬天里罕见的冥雷,不比祝福那天的小,前来看热闹的人也格外的多。大家惊叹葬礼的豪华,更赞叹鲁四老爷的慈善:到底是读书人啊!鲁四老爷不断地和人打着招呼,像祭坛上的鬼神一般不断地享用着这夸赞的牲醴,那滋味儿比他儿子娶亲,比他自己考上举子还高兴,那脸色也显出少有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来。
祥林嫂下葬了,就这样风风光光下葬了。这是她自己未曾料到的。那天,久不见晴的天也开了,太阳绽放了难得的笑脸,冰雪融化汇入小溪,甚至连当阳处的几株小草也钻出了嫩绿的芽儿。村头,祥林嫂要饭时经常靠在那儿休息的歪脖子榕树也青翠得一如她年轻时的蓬松的秀发。鲁镇的人们见面总是夸赞着四爷的阴德,一切归于先前的平静。
祥林嫂的故事结束了,她似乎终于可以到阴曹地府安享天伦了。
然而,有些事是鲁四老爷不会说的——那口棺材里装的,根本不是祥林嫂,而据说是她被鲁四老爷赶出匆匆走出家门时遗落在柴房里的几片破布。祥林嫂的尸体,早就成了饿狗的果腹之物了!
一切因祥林嫂而病的人,他们的病是不是会随着这场葬礼而结束,谁知道呢?
[美文评点] 这是一篇学习课文《祝福》后的续写。 “祥林嫂也会有葬礼?是的。不但有,而且极尽奢华,这是所有人做梦都未曾料到的。”这样的开篇,无论如何,是出人意料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祥林嫂婆婆的死、柳妈的伤寒、鲁四老爷的病究竟与祥林嫂有无关系?不知道。反正,这是鲁镇人的“心病”。治疗这“心病”的方法,莫过于用风光大葬“安抚”“制造”
这“心病”的祥林嫂的魂灵了。文章用铺叙的手法极写葬礼奢华的场面,甚至延及那些与祥林嫂无关的人们,他们哀,他们哭,他们附和,他们议论——无不折射出世态炎凉。
“祥林嫂的故事结束了”,本来一切也就结束了,可又笔起奇峰——“那口棺材里装的,根本不是祥林嫂……”,让读者看出鲁四老爷之所以厚葬祥林嫂的原因,批判的功力又增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