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7*雷电颂

  • 格式:  PPT
  • 大小:  2.28M    29张
  • 时间:  2015-02

《雷电颂》ppt课件5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雷电颂》ppt课件5《雷电颂》ppt课件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凝聚着万般的忧愁,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头戴切云高冠,身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他踱步远方,似行吟沉思,似引吭悲歌。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写作背景及意图
历史剧《屈原》全剧分为五幕 :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剧照
戏剧知识推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极点。这充分暴露了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
第三部分:高潮。写蝉娟之死。这一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雷电颂
郭沫若
字 词 正 音
犀利( ) 污秽( ) 迸射( )
虐待( ) 祈祷( ) 忏悔( )
鞭挞( ):
罪孽( ):
睥睨( )( ):
踌躇( )( ):

huì
bènɡ
nüè

chàn

鞭打。比喻抨击。
niè
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chóu
chú
犹豫。
反复诵读课文,理解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1)Pìnì(睥)(睨)(2)雷tínɡ(霆)(3)nüè(虐)待 (4)污huì(秽)。
2、写出下列红字的拼音。(5分)
(1)忏(chàn)悔 (2)驰骋(chěnɡ)(3)迸(bènɡ)射 (4)鞭挞( tà )(5)犀( xī )利。
试 一 试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到的修辞方法。
(1)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比喻 )
(2)你劈吧,劈吧,劈吧!( 反复 )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排比 (4)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夸张 )( 反问 )
4、《雷电颂》中运用了这些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雷电颂》的舞台说明
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诵读全诗,理解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课文内容可以分两部分:
1—8段:写诗人呼唤和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9—13段:写诗人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研读赏析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⑵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象征手法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的群像: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人民群众。
坚定的信念。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对社会现实极端愤怒而乞求灵魂寄托的一方净土。
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说说你的理由。
修辞手法
拟人、呼告: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增强语句气势。
排比、反复:回环往复,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1、内心独白想像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结束语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读课文,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
重温经典
哈姆莱特(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当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英) 莎士比亚
布置作业:

1、练习三
2、背诵1-6节
3、拓展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