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周周末复习作业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七下语文第三周周末复习作业
命题人:初一语文备课组 陈礼华
班级: 座号: 姓名:
基础积累巩固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我站在高山之diān(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惊涛péng pài( ),掀起万丈kuáng lán( )狂澜。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 )下发扬滋长!
5、浊流宛转,结成jiǔ qǔ lián huán( )
6、有时流到很bī xiá( )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huí huán qū zhé( ),极其险峻。
7、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qí qū( )险路。
8、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zǔ yì( )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9、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yì fù rú shì( )。
(二)诗词默写
10、《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的两句是: ,

1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两句是: 、 。
12、 , 。 , 。(《峨嵋山月歌》李白)
13、《峨嵋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
、 、 。
14、《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
、 。
15、《木兰诗》中“ ,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二、课内阅读
《木兰诗》
解释文中括号后的加点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 )户( )织。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 )卷,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 )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 )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 )若( )飞。朔( )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 )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 )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 )来,磨刀霍霍(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 )能辨我是雄雌?
二、本文《 》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四、解释下面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木兰当户织 古: 今:
2、军书十二卷 古: 今:
3、从此替爷征 古: 今: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 今:
5、出郭相扶将 古: 今:
6、双兔傍地走 古: 今:
五、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的词语。
1、市: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
2、强:赏赐百千强(    ) 强人所难(    )
3、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帖:昨夜见军帖( ) 对镜帖花黄( )
重点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文章内容理解
1、全诗详略得当。 都写得比较详, 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 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 ,表达了木兰 的感情,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本文中同样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句子还有(请写出至少两句):①

4、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
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写出了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写出了征途 ,行军速度 和军情 。
7、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8、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10、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
名著阅读《童年》
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红萝卜。
“您真糊涂,我的好太太。”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我想了又想,怎样才能给这个双下巴细眼睛的红发胖女人来一次更痛的打击,我观察邻人们的内讧,知道他们互相报复的方法是:切掉猫尾巴,把狗给毒死,打死公鸡和母鸡,或者半夜偷偷地进到仇人的地窑里,把煤油倒入腌白菜和王瓜的木桶里,把桶里的克瓦斯放出来,——但是这些办法都不合我的意;需要想一个更惊人更厉害的方法。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酒倌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
 “你干吗要这样做?”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你是为了我吗?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一一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到顶楼念书去吧……”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远不忘的话:“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一一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她沉默了一会儿,嗅了嗅鼻烟,眯缝起右眼,补充说:
“是啊,谁犯了过错,大约连上帝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弄得清楚的。”
“上帝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我吃惊地问道。她轻轻地、悲哀地回答道:
“他要是什么都能知道,大约有很多事情人们就不会做了。他老人家从天上向人间、向我们大家看了又看,有时会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我的人们啊,我的人们啊!噢啊,我是怎样可怜你们啊!”
她自己也哭了,带着满脸的泪痕,到墙角祈祷去了。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2.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外祖母的上帝是怎样的?


3.节选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外祖母怎样的性格? 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了阿廖沙怎样的人生影响。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本诗抒写诗人客居洛阳时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后的心情和感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个“闻”字引领全篇。本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风格含蓄,情韵深厚。写笛声,不直接交待吹笛人;写笛声传来,用一个“暗”字形容;笛声引起了诗人的浓重乡思,诗人也不直言,而是通过《折杨柳》曲委婉地表达出来。
七下语文第三周周末复习作业参考答案
10、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1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2、略13、略
1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1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二、《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
三、答案:1、“帖”同“贴”,粘贴2、“火”同“伙”,伙伴
四、答案:1、户:古义:门    今义:窗户
2、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    今义:数词,十二
3、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4、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6、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五、答案:1、买;集市2、有余;勉强3、怎么;安稳4、文告;通“贴”
六、答案: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皇。
2、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后才得胜而归。
3、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4、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七、1、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 2、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的感情,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4、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5、排比、互文。6、征途遥远,行军的速度快和军情的紧急。7、C 8、A 9、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0、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名著阅读
1、写“我”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2、外祖母的上帝意味善良、宽恕和仁慈,“我”从外祖母的上帝那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贴近“我”的心灵,所以显得亲切、更可理解。
3、善良、宽厚的品格。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她常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外祖母的庇护,给予了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