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开发区中学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开发区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题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分数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诗句
是: , 。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
(4)有关黄河的诗句很多,请写出相应的两句: , 。
(5)相信吧,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确凿(záo ) 菜畦( wā ) 讪笑(shàn) 人迹罕至(hǎn)
B、鉴赏(jiàn ) 哺育( bǔ ) 祈祷(dǎo ) 鲜为人知(xiǎn)
C、骊歌 (lì ) 踱步(duó) 抽屉(tì) 攒成(cuán)
D、嫉妒 (jì ) 栅栏(zhà) 环谒(yè ) 秕谷(bǐ)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一项是( ) (3分)
A、桑甚 轻捷 污秽 人声顶沸
B、狂谰 彷徨 臃肿 来势汹汹
C、崎岖 默契 懊悔 荒草萋萋
D、亘古 绵延 仰幕 气势磅礴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
B.外面正下着大雨,他没有带雨具,只得冒雨疾行,样子显得很狼狈。
C.从没见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D.这次没有能够当选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 (3分)
A.在山上发现了敌人的侦察兵。     
B.谁能否认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呢?
C.通过老师教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D.好的学习方法是决定成绩好坏的关键。
6、下面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
B. 《爸爸的花儿落了》通过记叙“我”的成长体验,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C. 《丑小鸭》是一则童话,作者是法国的安徒生。
D. 《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本文强调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7、口语交际。
星期天,小明到红军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红军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明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明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分)
(2)、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2分)


二、阅读部分(50分)
(一)古文阅读(16分)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8、《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 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
(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11、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___ __ __________(用原文),到了二十岁时居然_______ __________(用原文),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2分)
12、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
我长大了(13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了。”
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路。
那是一个阴雨濛濛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先走为妙,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婆婆。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婆婆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很不孝。老婆婆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3、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14、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15、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呢? (2分)

16、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这两件事情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详写,略写)。请从括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2分)
1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高贵的施舍(13分)
⑴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⑵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⑶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⑷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⑸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⑹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⑺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⑻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⑼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⑽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⑾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⑿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⒀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⒁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⒂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⒃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⒄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⒅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⒆“为什么?”
⒇“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21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22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18、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2分)
地点: 主要人物:
19、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文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21、文中画线句子②,那位“很体面的人”说他从一个可怜的“乞丐”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原因是“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