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一中2009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开化一中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朱传体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挥别寒假生活,怀着新的梦想步入了五彩缤纷的新学期已有月余。为了检验我们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近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评判自己的得失,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将拼音写成汉字。(4分)①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yōng zhǒng          的根。②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dǎn         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③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      )痛的热爱。④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      )谷。
2.“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7分)
①山际见来烟,                 。     (吴均《山中杂诗》)
②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③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⑤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⑥用名言勉励自己:面对烦恼,你一定有许多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请你写出一两句有关如何消除愁烦的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                  ,                   。
3.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的世界。你也用一段类似格言警句的话,形象地概括出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2分)
答:                                                                          。
4.相信你肯定看过不少名著,请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4分)
5.时事在线----抗击暴风雪(6分)
2008年春节前夕,50年一遇的雪灾与冰冻肆虐大半个中国,尤其是从来都极少见到过雪的南方地区更为严重,春运形势“雪上加霜”,滞留在各地车站、机场、广场及附近的返乡旅客达到数千万;大雪无情人有情,在冰天雪地的中国,一份未被冰冻的爱,在冰雪冻雨之间传递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救援之手;正是这一双双热手,让所有困于雨雪之中的异乡游子们,在其回家的旅途之中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①.中央电视台众志成城抗冻灾直播节目“抗击暴风雪”中,有个直面灾区救援的小栏目,名字叫“温暖寒冬”,请你品味这个栏目的含义。(2分)
                                                              
    ②.假如你的亲友中有人参与了这场救灾工作,目前正在救灾前线,你拟写一条手机短信表示慰问。(2分)                                               
③.你所在的社区正准备发动一场向灾区献爱心的捐助活动,请你帮忙拟写一条标语(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10题
《最后一课》节选(14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6、“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小弗朗士把韩麦尔先生称为“可怜的人”,为什么?(3分)
                                                                               
                                                                               
                                                                                   
7、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3分)
                                                                    
                                                                      
8、文中有些句子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请从文段中找出一句进行赏析。(3分)
                                                                       
                                                                          
                                                                       
9、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请你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5题
《高贵的施舍》(12分)
⑴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⑵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⑶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  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  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⑷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⑸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⑹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⑺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⑻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⑼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D元钱。
⑽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⑾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⑿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⒀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⒁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⒂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⒃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⒄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⒅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⒆“为什么?”
⒇“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21〕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22〕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1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2分)
地点:______   ________     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文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13、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线句子②,那位“很体面的人”说他从一个可怜的“乞丐”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原因是“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一)古诗词阅读(2分)
16、下面对杜牧《江南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A.诗的前两句展现了辽阔的千里江南的迷人的春天景象。
B.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不如作“十里”更具体可感。
C. 诗的前两句应当是晴天,而后两句是阴雨天,但并不矛盾。
D.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也说明了统治者崇信佛教。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未尝(     )识书具      ②父异(            )焉,借旁近与之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于舅家见之(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代和现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 泯然众人矣。 
C.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D.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A . 焉                             B. 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或以钱币乞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 . 或                                 D. 自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又七年,还自扬州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1、谈谈你阅读这篇短文后的启示。(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下,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未成,弃去。(     )             (2)逢老媪方磨铁杵(        )
(3)太白感其意(     )              (4)还卒业(       )
2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问之,曰:“欲作针。”                        
24、“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                                 。(1分)
四、写作(30分)
25.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
请你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