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7 最后一课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7 最后一课

  • 格式:  PPT
  • 大小:  1.03M    36张
  • 时间:  2016-02

《最后一课》ppt课件(36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最后一课》ppt课件(36页)《最后一课》ppt课件(36页)《最后一课》ppt课件(36页)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祖国有一个祖国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祖国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你每天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就只能用某种外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最后一课
(法)都德
1870-1871年,法国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故事背景
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2.据此,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
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心理活动。
最后一课
文章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一层:上学之前(1—6)
第二层:上课之前(7—10)
第三层:上课经过(11—23)
第四层:宣布下课(24—29)
小说以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气氛、学生、老师)
默读·讨论·理解
气氛
学生
平时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还有镇上的人。
老师
平时
今天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谈一谈你对小弗郎士的认识.
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孩子。
小弗郎士形象——概括
心理描写
3.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幼稚
2.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孩子。
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贪玩  幼稚  怕老师
感到诧异(爱国情感萌发)
理解学习的重要 懂得怎样爱国
(爱国情感升华)
理解老师、敬爱老师
最后一课
问题探讨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原因:
1.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他们分手了。
小弗郎士形象——心理活动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3.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4.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是一个热爱法语、热爱学生、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的深情热爱。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
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内心悲痛,脸色惨白。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对丧失国土的深切的哀痛之情。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一系列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
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悲痛至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
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正是理解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小弗朗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更是一名爱国志士。
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划出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最后一课
问题探讨
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一个“又”字,写出了当时社会战乱频繁,坏事迭起,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为下文埋下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烘托了教室里浓厚的爱国气氛,说明阿尔萨斯是法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定能回到祖国怀抱。
小说主题
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朗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a.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b.“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c.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爱国,首先学好母语。
努力学习,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