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6 云南的歌会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6 云南的歌会

  • 格式:  PPT
  • 大小:  1.32M    26张
  • 时间:  2015-02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3《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3
听歌猜
是哪个省份的民歌?、
答案:
云南彝族
弥渡山歌
一心要想上山冈去找我的郎呀郎
依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嗨~看夕阳来看夕阳呀喂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唱歌是云南最有名的民俗。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制作:王 旭
2010年5月31日
验收自学成果:


迤西 酬和 譬喻 柞木

熹微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



zuò

xìng
huì
解释下列词语
1、标题是“云南的歌会”,是否可以改成“云南的歌”?
研读课文
2、既然是歌会,那他们在哪些地方唱歌呢?速读课文,请你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山 野
山 路
村 寨








以“我最喜欢          场面,因为这里                      ” 的对话方式,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3自然段)
(4自然段)
(5自然段)
大理三月好风光 蝴蝶泉边好梳妆 花中蝴蝶飞采蜜 阿妹等情郎
蝴蝶上面一枝花 雾里传来唧唧喳 拨开满天云和雾 走遍苍山找金花
对歌
“山野对歌”

“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热烈和欢快,也表现出浓浓的民族风情。请同学们从地点、内容和方式为着眼点,说说山野对歌的特色。
地点: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 凹处。
内容: 多是情歌酬和。
方式: 见景生情, 用各种丰富的譬喻、
用提问的方法、互嘲互赞、唱其他故事。
比较阅读,
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
语言可以工笔描写,也可以白描
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
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
和自己的喜好,
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
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
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
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
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返回
工笔描写: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牙齿、衣饰,细致生动,如在眼前。
水墨(白描):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显得飘忽灵秀,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写意白描(虚)
工笔细描(实)
“山路漫歌”
齐声朗读第4段中的下列句子,说出它好在哪里,与同学分享。
“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作用是用美丽的环境映衬美丽的歌声。
“金满斗会”(村寨传歌)
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人 、时间 、 妆、 民族文化



传承
返回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金满斗会”——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想借此文表达什么主题?
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中心: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深入探究:
提前排练
专业或业余演员
搭建专门场地
演唱会、音乐会
即兴演唱
男女老少
山野湖畔
云南的歌会
排练与否
演员
表演场地
对比项
歌会
通过对比体会云南歌会的特点
苗族,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他的作品展示了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
他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侯选人。
沈从文(1902~1988)
拓展练习
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同学们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
(潮剧、英歌舞、舞虎狮、潮洲大锣鼓、大奏鼓、赛龙舟……)
大 奏 鼓
写法借鉴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工笔),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练笔
请根据今天的学习所得描写身边的一个同学。
提示:除了课文给你的启示,还要抓住人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