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7 端午的鸭蛋

  • 格式:  PPT
  • 大小:  495K    15张
  • 时间:  2015-02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ppt课件(1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ppt课件(15页)
他好吃,从他诸多谈吃的文字来看,他简直是吃尽四方的人。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到湖南的腊肉,包括咸菜,酱菜,野菜,他都要追究,琢磨一番。而且时常要发出毫不保留的赞叹:“我一辈子没有吃过昆明那样好的牛肉!”

他的孩子有时叫他“爸”,有时叫他“老头子”!连他的孙女也跟着叫,他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 。他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 ,最没有意思。(笔管条直:指行为循规蹈矩)
暮年因为疾病缠身,医生给立了很多规矩,酒是要戒的,油炸食品也不行,硬东西更要注意。这可怎么活?他蹙眉,发愁,就偏不沮丧。他不是个容易沮丧的人。他的愁总会有转折“幸好有天下第一的豆腐,我还能鼓捣出来一桌豆腐席来的,不怕!”他这样给自己打气。
1997年5月16日,离世当天,他想喝口茶水,医生不让,他就“撒娇”:皇恩浩荡,赏我一口喝吧。
读了这些文字,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
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长于江南,定居北京。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散文特点:平淡质朴,闲适自由,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走近人物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感知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提示:尤其是每段开头的句子)
然后说说:作者如何“话家常般”话出“端午的鸭蛋”?
思路我来理
端午的风俗(1)
家乡的鸭蛋(2-3)
端午的鸭蛋(4-6)
作者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家乡的“咸鸭蛋”,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闲适悠然之间,流露出的是
把握主旨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感悟乡情
江苏电视台为爸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我记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的录相带给我们看。汪朝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几遍才算够?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可是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他反抗的声音。我回头看,一下子惊呆了:爸直直地盯着屏幕,眼中汪汪地饱含着的泪,瞬间,泪水沿着面颊直淌下来!
爸去世以后,我们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了,就写:

——《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 》
高邮 汪曾祺
轻读2、3、4段,找出你觉得最有情趣、最有味道的语句,用直线划记,并动情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说说它哪里“有味”。(请特别注意文中的文言词、口语及动词的表现力)
品味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品味语言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品味语言
“肃然起敬”与“咸鸭蛋”,一庄一谐,一文一俗,一大一小,在看似幽默的调侃中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满腔深情。
品味语言
2、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语言平淡而有味
品味语言
3、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你觉得课文结尾有必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为什么?
拓展延伸
我来抢答!
布置作业
访问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听他们讲讲那过去的节日风俗,并围绕一节日或一节日的有关物品写一篇短文,200-300字,语言一定要“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