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7 端午的鸭蛋

  • 格式:  PPT
  • 大小:  1.66M    73张
  • 时间:  2015-02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3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3页)《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3页)《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3页)《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3页)《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3页)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制作者 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 徐益明
童谣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艾草
粽子
香囊
龙舟
……
香角子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1920年生于江苏高邮一个书香之家,十九岁时离开家乡去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受教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先生。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受戒》之后,才被文坛推重,可谓“大器晚成”。其短篇小说《大淖nào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汪曾祺(1920-1997)
高邮地图
络子( )

脉络( )
这些字,你会读了吗?
拧( ) 熏( ) 门槛( )
城隍庙( ) 胤( ) 门楣 ( )
硝药( )苋菜( ) 籍贯 ( )
腌腊( )
níng
yìn
xūn
huáng
kǎn
méi
xiāo
xiàn

系统( )

系百索子( )




lào
luò
检查预习
yān
用酒和( )
huò
似的( )
shì·de
咂摸( )
zā·mo
汪曾祺( )

倘若( )
大襟( )
tǎng
jīn
将本文分成三部分,怎样分?
本文是什么文体?
民俗散文
一(1 ) 、写家乡端午的风俗。
二(2-3 ) 、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三(4-6 ) 、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挂“鸭蛋络子”。
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思路我来理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1、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贴五毒
4、贴符
5、喝雄黄酒
6、放黄烟子
7、吃“十二红”
重点写的是什么?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学习第一部分
一笔虎

补充资料
翁同龢
师存彪
瞻园“虎字碑”。
韩郡(韩广军)
毛遵堂
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放黄烟子这个风俗?
因为放黄烟子这个风俗是家乡特有的风俗,而且充满着童趣。
南京 “端阳十二红”是:雄黄酒、黄鱼、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烧鸭、苋菜、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
端午“十二红”,一是取本品“红色”,二是取“红烧”之色。有四碗八碟之宴,有碗碟杂呈之席。所云“四碗”,多为酒后吃饭烧煮之类的菜肴:有红烧黄鱼,有红烧趴蹄,有红烧牛肉,有红烧鸡块。所云“八碟",又有“四冷”、“四热”之分。四冷为:一咸蛋、二香肠、三洋花萝卜、四熏鱼等品。四热为:一炒苋菜、二炒猪肝、三炒河虾,四脆炒鳝丝等品。如此而外,考究人家,最后还有一个吊炉烤鸭汤上桌,此又不止于“十二红”了
补充资料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⑥ 放黄烟子、 ⑦吃“十二红”,
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咸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第1节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3、本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第1节与
题目有什么关系?
从文章思路看,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的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最后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看,先写“端午”,就为后文
写“鸭蛋”作了铺垫。
学习第二部分 1、家乡高邮鸭蛋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
名声
特点
吃法
2、家乡鸭蛋名声、特点、吃法怎样?
名声:


特点:
质细而油多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
“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多
吃法
“可以带壳切开吃”
“可以用筷子挖着吃”
“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这些内容和主题有什么联系?
1、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玩法
2、敲破“空头”吃——吃法
3、鸭蛋壳装萤火虫——玩法
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儿时的童趣
2、朗读文章四、五段写端午的鸭蛋部分
找出文中表动作的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表现了一种童趣,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第四段:挑,装,挂,掏。
第五段:敲,洗,捉,装,糊
3、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 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认为呢?
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是赘笔,因为加了这一段反而使文章结构不严谨。
结构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挂“鸭蛋
络子”
敲破“空
头”吃
鸭蛋壳
装萤火

囊萤映雪的故事
闲适自由的风格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1、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领会主旨
领会主旨
2、文章对咸鸭蛋津津乐道地谈论有何意义?
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文章通过对家乡的鸭蛋的富有情趣的介绍,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
借物抒情
探讨写法
品乡情
热爱家乡
改变家乡
故乡情结
情乡
趣童
平淡生活中
发现美妙之趣
童年岁月中
追求美好之情
在对故乡端午的鸭蛋的回忆中,
“我”有什么样的情感?
汪曾祺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汪曾祺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知人——走近汪曾祺
汪曾祺的语言特色
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1、 “平淡而有味”
汪曾祺语言特点
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蛋壳的形状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方言:炮仗、络子
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有淡淡的幽默”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有淡淡的幽默。
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
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4、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一个“吱”字写出了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冒上来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痛快的感觉,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冒”表现出红油之多。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5、口语色彩浓厚。
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6、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汪曾祺的语言艺术在本文中的体现
5、口语色彩浓厚。
6、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4、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6.“有淡淡的幽默”
3、有淡淡的幽默
(口语化:短句、方言)

(文学性:文言、成语)
雅俗共赏
语言特点
这些词,你会解释吗?
肃然起敬: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肃然:恭敬的样子;
因而也感到荣幸。
与有荣焉:
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囊萤映雪:
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
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后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积累词语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典故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重点)
名声
特点 吃法
挂“鸭蛋络子”
敲破“空头”吃
鸭蛋壳装萤火虫
《端午的鸭蛋》整体板书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
儿时的童趣
读文本
感知语句
按照上面的四个步骤,对感叹句、短句、
文言语句、成语或其他你感兴趣的语句
进行体会,寻找语言的感觉。




请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名声远播的,与众不同的,令人惊喜的,历史悠久的,质细而油多的,吃法多样的,色彩鲜艳的,玩法多样的……
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赞美,自豪)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玩法多样的……因为孩子们可以挂鸭蛋络子, 挑鸭蛋形状好看的,鸭蛋壳装萤火虫。
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有自豪感。
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淡淡的幽默。
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总结课文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你对此有何看法?
看法我来说
网友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4、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
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
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
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
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
——汪曾祺《胡同文化》
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民俗的记忆;呼唤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
汪曾祺《胡同文化》
挽救传统民俗文化,刻不容缓!
挽救传统民俗文化,刻不容缓!
民俗就是我们共同积淀的文化,是百姓生活淳朴动人的抒情曲。
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家乡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2、以“端午节”为中心,搜集、整理本地民俗,体会家乡民俗风俗。写一篇小论文。
作业:1、“端午”习俗揽:
1、“端午”习俗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认识端午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
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认识端午
端午的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的意义1:纪念诗人屈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代文秀的《端午》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流传久远的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的意义2: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的意义3: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秋 瑾
端午的意义4:纪念秋瑾
悬钟馗捉鬼像,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端午的习俗:悬钟馗像
端午的习俗: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
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
玲珑夺目。

端午的习俗:赛龙舟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的习俗: 吃粽子
端午的其它习俗
饮雄黄酒:此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文学漫步:下列作品都表达了思乡这一主题,请从中选择一篇阅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故乡情结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和小组成员交流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下周二的阅读课上全班交流。
萧乾《枣核》
周作人《乌篷船》、《故乡的野菜》
沈从文《桃源与沅洲》 郑振铎《海燕》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鲁迅《社戏》
拓展阅读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拓展阅读赵丽宏 《多年父子成兄弟》
赵丽宏
多年父子成兄弟
《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
故乡的端午
清晨推窗,扑面而来一股青青的草叶馨香,
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的艾草味,还有粽子的香味儿!
又是一年端午节。
   家乡有一种传说,端午这天,用黎明前采下带
着露珠的车前草加水炖鸡蛋,吃完鸡蛋,再喝尽汤,
肠胃不容易生病。 
  端午这一天,还要到山中采艾草,据说能避邪祛
病。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
头转向,怎么传播疾病?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
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
了艾草和朱砂。挂在脖子上,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还要用艾草煎汤擦身,说这样就不怕蚊虫叮咬,不生
疮包。
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总还起来添一次水。
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
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
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和菠萝叶的香味,白白的、浓浓
的。吃一个粽子,喝一口妈妈炖好的车前草鸡蛋汤,闻
着撞来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
离开了家,端午节不再那么繁琐和细腻。但是,只要清晨有朋友和亲戚提了热热的粽子和温乎乎的鸡蛋来,或者有人轻轻地递过一个小耳朵一样的荷包,所有的心情就全成了一种热热切切想哭的感觉,很柔软很温暖。
那暖暖甜甜的粽子香,那四处流淌的艾草味,那浓浓的情意和绵绵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端午,又让人品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和美。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