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7 端午的鸭蛋

  • 格式:  PPT
  • 大小:  2M    27张
  • 时间:  2015-02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9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9《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9
小 比 赛

请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各自的习俗:
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春节
元宵节
清明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你知道这些风俗吗
悬艾叶和菖蒲
写符念咒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赛龙舟
吃粽子
端午风俗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平昌县澌岸小学 何垒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资深文化界名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期任北京京剧院编剧。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他讲究语言艺术,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平淡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人生意趣。
作 者 简 介
听课文朗读,注意文中生字的读音
读读写写
腌鸭蛋
籍贯
车胤
yān

yìn
门楣
méi
粽子
zòng
避邪
xié
苋菜
xiàn
门槛
kǎn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g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2、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段)
(2—3段)
(4—6段)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3、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 鸭蛋,因为 ”为句式说一段话。(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1、江南的端午有哪些习俗?哪些风俗是常见的,哪些是特有的?为什么这样 安排?
走进课文 合作探究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
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
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
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习俗。
1、系百索子
2做五角子
3、五毒
4、画“王”字
鸭蛋络子
线绳结成的网状的袋子
走进课文 合作探究
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
他对家乡的咸鸭蛋是怎样评价的,从
哪些话可以知道?
家乡鸭蛋的特点
名声久远
质细而油多
蛋白而柔嫩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引袁枚文作证
与北京鸭蛋相比
热爱家乡
走进课文 合作探究
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走进课文 合作探究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名声
特色
挑鸭蛋
吃鸭蛋
玩蛋壳
4、小结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
认识端午:
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拓 展 延 伸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端午节的由来
拓 展 延 伸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拓 展 延 伸
(1) 仔细阅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特色。
(2)  写一篇反映家乡某个传统节日风情的文章。
布置作业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