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 吆喝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8 吆喝

  • 格式:  PPT
  • 大小:  602K    17张
  • 时间:  2015-02

《吆喝》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吆喝》ppt课件2
18、吆 喝

作者: 萧乾
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3、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
4、培养学生对口头广告的创作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所列举的词语的的音、形、义,并自读课文。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
3、结合当地(广州)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提早一周),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议论。
导入新课:
广告可以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那么吆喝到底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
学生交流在城市的街道上搜集的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商业旺地卖零食、衣服、日用品、百货等)
卖小玩意儿
作者简介:
萧乾(1910__1999)蒙古族.
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
者,作家,文学翻译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北京城
杂忆>.本书获中国首届散
文奖.
掌握的字的读音:
商贩(fàn) 招徕(Iáі) 钳形(qіán) 铁铉(xuàn) 囿于(yòu)
隔阂(hé) 馄饨(hún)(tún) 剃头(tì) 佐料(zuŏ) 饽饽(bō)
吹嘘(xū) 小钹(bó) 乞丐(gài) 蛤蟆(há)(má) 雪花酪(Iào)
海棠(táng) 蘸(zhàn) 兜里(dōu) 秫秸杆(shú)(jiē)
卤煮(Iŭ) 山楂(zhā) 荸荠(bí)(qí) 荞麦(qiáo) 马趴(pā)
两捆(kŭn) 嘞(Iei)
吹肥皂泡
吹糖人
北京胡同
词语积累
囿:局限,拘泥.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伶俐:聪明;灵活.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凄厉:(声音)凄凉而尖锐.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晶莹:光亮而透明.
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蹬梯子
顶碗
翻跟斗
播放图片:注意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
卖烧饼
卖白薯
卖槟榔
卖花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在城市的街道上所收集的商贩的吆喝声以及看了图片留意了街头的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商品的,今天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那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要求学生默读,自我思索)
A文章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复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吆喝声,从“我小时侯,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
“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
问题研讨、质疑:
1、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了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
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
2、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声,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
因为各种吆喝声实在是太多了,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出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
赏析: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卖凉粉
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
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
怎样的感情?
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
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
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
充满了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
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
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北京四合院
作者的感情:
写作特色:
1.以地道的北京口音来写北京的叫卖声.
北京话并不是普通话,它有它的特色.北京话有三大
特点:
(1).快.(2).发音较含混.(3).儿化音很多.
如第3段:”馄饨喂__开锅,””葫芦儿__冰塔儿”
大多以短句为主,读起来干脆利索,体现北京话的特色.
儿化音在本文中比比皆是.
如:嗓门儿,冰塔儿,卖花儿……..
如:嗓门儿,冰塔儿,卖花儿……..
如:嗓门儿,冰塔儿,卖花儿……..
2.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文章主旨
作者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
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写出的是北京古老文化
的辉煌,那里面就渗透着自己对它的依恋之情.作者
直言:我想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
的尊严.
在作者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
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蕴涵的浓郁的情
趣.
北京四合院
板书:
器乐
声乐

吆喝
一年四季(10)
从早到晚(5——9)
早上(5—7)
晚上(8—9)
春天
秋天
到夏天
到冬天
吆喝的内容
吆喝的声调
吆喝的音韵节奏
体验与反思:
1、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表演。
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 与练习、二。
2、分小组到市场或街道、商店等收集有特点的吆喝并记录下来,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