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
期中考试答题卡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设附加题10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加到100分为止。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黑色字迹的水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题
一
二
三
附加题
总
号
(一)
(二)
(三)
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4分)
(1)    (2)    (3)     (4)    
(2-5每题2分)
2      3     4     5     
6.(2分)
7、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7)            (8)             
(9)            、             
8、仿写句子:(2分)阅读名著既可以                                        ,
又能                                                         。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11分)9、(4分)
(1)(    )(2)(    )(3)(    )(4)(    )
10、(2分)                                                                  
11、(     )(2分) 12、(     )(3分)
(二)(11分)
13、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的           。(3分)
14、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15、加点字“背着手”和“撞”字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2分)
                                                                         
16、本段写歌德有何用意?(2分)
                                                                         
17、文中的我指谁?有何性格?(2分)
                                                                      
(三)(12分)
18、通读全文后,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19、第④段除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20、通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21、(3分)                                                                  
                                                                           
附加题:(10分)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公 之 余 辄 与 文 士 畅 饮 咏 诗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值(      )         (2)或(      )        (3)去(      )
3、写出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的意思。(2分)
                                                               
                                                               
4、在“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分)
                                                               
                                                               
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明。(2分)
                                                                    
                                                                   
三、作文(40分)
 
500
600
7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