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春酒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9*春酒

  • 格式:  PPT
  • 大小:  2.11M    33张
  • 时间:  2015-02

《春酒》ppt课件(33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春酒》ppt课件(33页)《春酒》ppt课件(33页)
春 酒
琦 君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3、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目标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春酒
诗经: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曹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坛春酒”进献给汉献帝。
关 于 春 酒
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
《雒难县志·民俗》:立春之日,人饮春酒。
山西民歌: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喝春酒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为了使春节更加欢庆的一种民俗。
正月所酿的酒
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家醅( ) 煨炖( )
过瘾( ) 枸杞( )
挑剔( ) 炮制( )
门槛( ) 酬谢 ( )

pēi
wēi dùn
yĭn
gŏu qĭ

páo
kăn
chóu
字词解析
1.拘束:过分约束自己, 显得不自然。

2.衣襟:衣服的前面部分。

3.巴结: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4.别致:新奇,跟寻常不同。
甘醇(chún)
健脾(pí)
薏(yì)仁
斟(zhēn)酒
橄榄(găn lăn)
过瘾(yĭn)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 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

2、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他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我(儿时)
母 亲
过新年
吃会酒
小花猫
八宝酒
印花手帕
天真 调皮 可爱
善良 勤快 热情
紧张 忙碌 兴奋 快乐
热情 亲密 温馨
可 爱
甜 香
漂 亮
人性之美
民俗之美
人情之美
风物之美
一、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三、课文第五段中提到“地点一定是我们家花厅”为什么要用“一定”?猜想一下是怎样的情况。
二、“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 玻璃罩檫得亮晶晶的”,这句话中的“巴结”一词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 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是 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巴结”一词属于贬词褒用,这里指人做事勤快。
主要因为母亲热心,很乐于把花厅借给大家;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地方较为宽敞,请客比较适宜。
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找出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研读赏析,品味细节
1、母亲
(1)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
(2)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
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
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合作探究
2、花匠阿标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
合作探究
3、乡亲乡邻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小结:突出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合作探究
4、“我”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表现了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2)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的那么细致呢?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怀旧思乡的酒
研读小结
春酒
过新年喝春酒(1~4)
喝会酒的风俗(5~8)
酿春酒思家乡(9~10)
风俗美
人情美
思乡
怀旧
家乡的味道
小结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1、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交流一下。
2、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读过这类作品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

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想着远行人(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骨肉之思
游子之思
恋人之思
手足之思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总结

假如有一天,你背上行囊去远方寻找自己的世界。那时候,当你们面对一轮明月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春酒
小时侯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酒杯载着我满满的情与愁
而如今
清清的 香香的 沾着母亲味道的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酒 过年的酒 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
朋友 别忘了
出门在外 也给自己斟一杯人生的春酒.
思乡
爱国
“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
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
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
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
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
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
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
遥”。(琦君《乡思》)
永远的记忆
你还知道哪些民俗活动?

你经历过吗?

你有哪些感受?
讨论活动:
课后作业:
1、写一段文字,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过节情景。
2、作品推荐: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谢谢观赏!下课拉,88
制作人
钊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