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综合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91K    13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八年级下古诗赏析汇总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一.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答案:10.(1)孤独寂寞(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 )(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答案:3. C 4.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
(6)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

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采 薇(节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1)《采薇》选自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体裁)。(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诗经•小雅》,五言律诗
(2)①《采薇》表达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四.行路难(6分)
李白
金箔清酒斗十千,玉盘差值十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1.(3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2.(3分)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 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2分)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3.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来源:学科网ZXXK]
4.“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五.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12.(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六.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答案:1.D(2分) 2.C(2分)

3.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分)
4.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3(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相近即可)
4.(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
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7.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8.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7)(2分)
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
(8)(2分)
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
9.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2分)
10.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1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七.阅读古诗《己亥杂诗(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分)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1.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2分,每空1分)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2分)
八.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八.(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3.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答案:A
4.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
5.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6.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4.(2分)刘禹锡 白居易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6.(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4分)
8.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7.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8.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
九.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九.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